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3-03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集锦。

现在你是否对写作品名观后感一筹莫展呢?我们可以撰写观后感,将零星的感悟记录下来,写观后感时要深刻理解文章,才能写出真实的情感,在这篇文章中读书笔记吧的编辑收集了大量关于“最好的我们观后感”的相关资讯,每个人都有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的机会和责任!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篇1)

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

——卡莱尔

《最好的我们》主要讲了80后耿耿和余淮的高中生活。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没有电子游戏,没有高科技。只有游戏机,黑白电视的时代。也是活得最快乐的时代。

那个时代,没有现在的无聊,他们可以一边打着游戏,一边开心地聊天,一边吃着东西,玩到嗨!这是最好的他们,也是他们最好的年华。

耿耿……余淮……

他们一样的简单,神经粗条,别扭而可爱,而且特别真诚。或许他们的生活正预示着高中的我们,尽管顶着高考的压力,学习紧张,可依旧在看似雷同而又天天鲜活的日子里,小小的努力,去度过不管怎样还是会浪费掉的青春。又或许我们没他们那么快乐,只能一天到晚的死读书,或者对着电子游戏发愣。

在高中时期结束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不同的命运,去往了不同的地方,可他们还是一个集体,一个班级,没有丝毫的变化。贝塔被父母逼到了美国,简单和周末在一起,只有耿耿和余淮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属地。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愉快的空气,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快乐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笑与泪,离别与重逢,每一个字都述说着他们当时的快乐和痛苦。八月长安给了他们最好的年华,我们感受到了最好的他们。这一本书,是我毕生都忘不了的。所有的人物,一切的事情,都深烙在我的脑海里,真的很希望自己也有这么好的青春年华。

《最好的我们》,它给了我们一生中最棒的,生动而又真实的耿耿余淮,简单贝塔,徐延亮周末,张平张峰。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很多,感受到很多,那就是最好的我们,最好的年华。

校园里回荡的笑声,是我们留下的;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是我们所留恋的。那个时候的我们,会是最好的我们,也会是我们最好的年华。一切的一切,终将会迎来,不论好与坏,都是我们所要经受的。

曾经,好友笑我“晚熟”。因为我在大四即将毕业时才看x,她说那是人家中学就看了的。我笑答:“我就喜欢这时候看,怎样!”

如今,看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同样是校园题材,如果好友看见了,或许也会笑话我一番:你都毕业两年了,还看人家中学生的读物!

然而,这次我必须反驳。从事教育工作两年的我,此时看《最好的我们》这部长篇小说,跟处于中学时代的同学们相比,有另一个解读的角度。

这部语言有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的作品,并非寻常的校园题材之作,它有它的深度。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篇2)

翻看了二熊的《最好的我们》,很多年过去了,回忆起来中学时代还是那么的美好。记得刚入初一时,初三学姐5块钱要卖给我好多本二手郭敬明、饶雪漫……写的青春小说,那时候的我还是比较胆小的,觉得那些书不正经,不敢看。后来,某个暑假去新华书店当志愿者的小半个月里,翻了同学们追捧的韩寒《三重门》《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郭敬明《幻城》、《悲伤逆流成河》《夏至未至》饶雪漫《沙漏》《左耳》《离歌》,狂补了我整个青春期的缺憾。也许过了某个年纪再回来看这类书,总感觉作者或多或少的矫情。谁的青春不迷茫,这话被后来的很多作家借用,出书,出青春励志书。然而,回首我整个中学时代,用我爸客观分析的话来说:除了长相平平、成绩平平,略带小自卑,至于其他,再也找不出更特别的地方了。这种扔进人群再也找不出来的说,我想大多数人的青春都是和我一样一路傻过来的,毕竟传奇般的人物也不会跟我做朋友。今天被同学找来做财务分析的题目,才知道一晃眼,毕业快一年多了。二十多岁生活平平的我,回看这本书,感觉最好的我们大概就是那个活在每个当下的我们吧,只是现在的我们还不是很懂,以后大概会懂!现在陆陆续续会出来了很多怀念青春的作品,九把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九夜茴《匆匆那年》……我几乎很少翻看这类作家的书,过了就过了,不惋惜也没后悔过,蛮好!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篇3)

本来在听网课,网课里提到《最好的我们》。我钟爱电视剧,看过两遍,却从来没看原著。这次,便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的同时,也在不断感慨自己的高中时光。脑子里仍是那个拿着水杯,站在晚自习过后、人已经基本的,灯光昏暗的走廊里对着我笑的男生。像极了青春小说里的男主角,眉眼弯弯,一口白牙,一米八三。

半夜,他在我的QQ动态下点赞、评论。不知道他从什么时候形成的习惯,每次都是三个赞。我每次看到都会暗暗高兴,好像是他专门给我的,不是随手点的。我也曾抱怨过他对我不够重视,也曾强迫他要每晚对我说晚安,严重的一次因为他没有回复我的评论直接删掉了他的好友。你看,我原来也是大方温柔的女生,可一到他的事情上就是那么斤斤计较小肚鸡肠。

想了半天,还是忍不住发信息给他。

“大半夜还没睡,聊会天吧。”

“你怎么没睡?”

“看小说。”

“你怎么也喜欢上看小说了?”

“一直都在看啊。”其实是今年三月份才开始看的,那个时候我和他已经很少联络,“名著那种类型的。”我补充道,然后又慌忙补了一句:“现在在看《最好的我们》,八月长安的。”

我怕,怕他觉得跟我之间的喜好差太多。可他没有接话,而是问:“今天是失眠了吗?”

“没有,在家这几天一直很晚睡。”

我经常失眠,因为压力大,因为做噩梦,因为…

因为很想他。这个原因他当然不知道。

我好像,喜欢过他。

我不知道到底算不算喜欢,反正想起来他心里就会很难过,想大口大口呼吸,想紧紧把他抱在怀里。

现在,我和他在两个城市,放假就去其他城市各忙各的,两年没见过面。

以后也没有机会见面吧。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篇4)

一晚上加大半天把这本书看完了。看之前知道写的是高中生的故事,身为昂首阔步走在奔三道路上还死赖着青春尾巴不放、一直以来规规矩矩严守各阶段学生守则以致履历上清清白白、情感世界极端狭小还一片空虚的人,再去读高中生活,觉得有点矫情,更怕读不出感觉来,没有共鸣,白瞎了一部好作品。(289a.Com 生日祝福语网)

看书评时看到了书里的一段话,是主人公耿耿的一段自白:“我不幸是世界上最不快乐的那种人,没能力,却有上进心;没天赋,却有梦想;越努力,越难过。”

那个时候自己正处于结果遥远而未卜的奋斗期,乍看到这句话差点把眼泪逼出来。真像自己的写照啊。

于是决定等时间和心情都空出来的时候,好好看看这本书,她好像有我能读懂的东西。

看完之后,不虚此读。可以说,耿耿是我读过的小说里最喜欢的人设之一。愿因很简单,她像极了我,和大多数的我们。振华三部曲除了这一本完整仔细地看过,其他两本大致了解,其中的高中生们可爱的让人喜欢让人希冀的很多,但我觉得耿耿是代入感最强的一个。她没有超级赛亚人的智商和天赋,没有洛枳凌翔茜她们的美丽,也没有被赋予悲惨身世作为呻吟伤怀惹人怜惜的资本,她就像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的你我一样,风中尘土里沙,微不足道,寻而不见;在自己的狭小舞台上吭哧吭哧唱自己的戏,唱得小心翼翼,唱得声嘶力竭,唱得百无聊赖,没有观众没有瞩目,自己演自己看;不会太好也不算太坏,就是平凡、普通,再说狠点近乎平庸。

我们似乎很难接受自己平凡、普通的事实,特别是还有大把未来可以憧憬的年轻时期,总渴望能够与众不同,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能有独特的个性和气质吸引别人的注意,能有非凡的才华和运气成就精彩的人生,能够在别人漫天的失恋怨念中书写从一而终的完满爱情……其实哪有那么多不一样,都是一颗脑袋一颗心,芸芸众生做不到的我照样做不到。

耿耿身上还有一点我很有感触,就是那颗不甘的心。即便艰难迷茫也要埋头向前,即便四面楚歌也要决然一战,不是对胜利多有信心,而是不愿放弃,失败的次数多了,徒劳的努力多了,坚持就成了一种惯性,找不到放弃的理由。

余淮也好喜欢。虽然他也属于贝霖口中“得天独厚”的一类人,却折在了运气上,生活中该经历的痛苦和挣扎一点没少反而更有过之,这让他的那份坚持和骄傲益发闪光,和一生顺得跟仙儿似的林杨相比更真实,也因为真实而更加震撼和珍贵。

高中时最好的余淮、现在稍有落魄的余淮,高中时平凡的耿耿、现在最好的耿耿,他们都在努力的生活,努力让今天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我真心希望他们能有个好的结局。因为那就是我们自己。

我不执着好的结局一定是耿耿余淮在一起,因为他们都是认真又不怯懦的人,无论他们的决定如何,都不会让自己留下遗憾。

感谢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两个平凡的孩子,告诉我们平凡的人可以怎么活,让我们相信平凡的人也能活出自己的味道。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篇5)

说起来,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是去年看完的,却迟迟未写书评,可能是因为有太多的感慨一时不知如何抒发,就这样搁置下来了。前几日,在知乎上搜了下作者,惊呆了,原来她竟是这样完美的人设,灵动的文字,美妙的人生,青春的回忆,足矣。

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也就罢了,还是活脱脱的学霸一枚,高考文科状元;学习成绩好也就罢了,写出来的小说还这么好看,让人忍不住一翻再翻;写得出青春类小说也就罢了,长得还特别漂亮,身材倍棒儿,啊,这就是人生赢家的典型例子嘛。

生于盛夏八月,但求此生长安,这就是八月长安的由来。有人说振华中学的原型就是她所在的高中哈三中,而她的原型是《暗恋橘生淮南》里的洛枳,同样都是学霸,同样都很漂亮。我没看过这部小说,只看过《最好的我们》及由它改编的影视作品,但《最好的我们》里面有洛枳这个人物,虽然不是主角,但能看出来是一个很有想法,很认真的姑娘。

作为一枚普普通通的读者,我喜欢摘抄书中的精彩段落或者句子,一年后回忆《最好的我们》的故事情节,大概内容还记得,具体情节忘得差不多了。但唯独对其中的两句话记忆犹新,一句是简单说的“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一句是洛枳说的“你越功利,世界对你就越神秘”。

“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很好理解,无非就是哪一方先主动哪一方就在那段感情中陷入了被动,战战兢兢,等待着对方宣判故事的结局,不管结局是对是错有且只能接受,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简单在这段感情中是怯懦的,是卑微的,是深情的,也是绝望和难过的,大部分经历过暗恋的人都能体会这种心情,爱而不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爱却发现已没有了资格,远远地观望,痛苦留给自己。在一段感情中,其实深爱的那个人并不计较爱多爱少,也不在乎是否一厢情愿,只要我喜欢你就好,感谢那个让我拼命追赶的人,是你让我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你越功利,世界对你就越神秘”,这句话到现在也不是特别理解,查了下资料,网友给出的答案有两种。第一种是你越功利,不甘心平凡,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奋斗,那么世界展现给你的是另一番五彩斑斓的世界,它很神秘,等待着你去探索;另一种说法是,你功利地对待一切,以为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得到,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无情,越想得到的反而越得不到,世界就是这么神秘莫测,所以不如淡然看待一切,少一些功利,多一些诗意。结合洛枳学霸的人设,我更倾向于第一种答案,她并不是功利地对待金钱、学业、朋友,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只为了能靠盛淮南更近一点,我想这个就是她所说的功利心吧。她只是在努力,却并不知道努力的结果是什么,未知的一切带来的神秘感吸引着她继续向前。

当然,《最好的我们》打动我的地方,更多的是那一份有关青春的回忆。感谢八月长安,赠予我们一所振华中华,那里有耿耿余淮,有简单韩叙,有洛枳盛淮南,有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同学,还有最好的我们。

它不是由生活加工成的艺术品,它就是真实的高中生活,没有堕胎,没有抽烟,没有打架,没有车祸,没有出轨,有的只是刷题,背单词,考试,排座位,课间操,还有那一抹似有若无的暗恋。或许每一位读者都可能会从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然后留着眼泪说,这个就是我啊,当年的我就是这么傻,可那又怎样呢,时光还是偷偷逃走了,让你措手不及,所以只好在别人的小说里读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缅怀着那段青春。但那个曾经无数次出现在你梦里的那个男孩现在在哪里呢,你们还有联系吗,最后的你嫁给爱情了吗?无数的问题在脑海盘旋着,拷问着现在的你,怀念着那年的你。

最后借用八月长安的这句话“一生努力,一生被爱。想要的都拥有,得不到的都释怀。”愿你我都能如此,努力学会爱,努力被人爱,拥有的都是想要的,释怀的都是不想要的。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篇6)

《最好的我们》是振华中学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了,八阿姨还在最后煞有其事地祝我们毕业快乐。从《你好,旧时光》,到《暗恋~淮南生枳》,到最后的《最好的我们》,这个说了比较喜欢讲年轻人故事的年轻人,认为以主人公的年长程度来判断作品深刻与否的想法本身就够肤浅了。我们当然有权利以自我的角度去观看这个世界。肤浅的青春期不会理所当然地接受一个深刻的成年期,睿智需要生根才能发芽,种子藏在少年人的心里,并不是只要有时间就一定可以催生。这一过程就足够迷人和深刻。八阿姨说,她所能做的,就是在诚实的同时给予希望。不粉饰世界的善良,也不承诺努力之后定会有收获,但是相信上帝创造每个人都有原因,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原因,不辜负这场生命。

谁不是从那段日子一脚一步走过来的,才成就了今天这样的一个自己。你不怀念那段年少无知或许并不十份疯狂但也踏实活过的日子吗?我怀念。好故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它给了你勇气和力量,去把你所看到的虚构,变成你做得到的真实。

暑假期间,网络上热播一部电视剧,名叫《最好的我们》,听到这,有些人肯定又说了,一看就又是那种小孩子看的青春偶像剧,什么你喜欢我,我却喜欢他的那种,没营养,的确,现在许多电视剧就是这样,没营养,但《最好的我们》这部剧,就我来说,那就是高蛋白,因为至少里面的一句话,我记住了,死死地记住了。

在戏里面,这是一位叫洛枳的学霸姐姐在作文中写的,叫:“你越功利,世界对你越神秘。”

是啊,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有时候别太急功近利,本本分分的做好本职工作,学生自觉地好好学习,建筑工人认真的.磊上每一页瓦,老师们无私的把自己的只是传授给学生,商人们把商品做到物廉价美……

每个人的寿命也就两万多天,干嘛非要弄得那么不开心,自求上进是好的,但不要太功利,这样,别人丢你好,世界也会丢你好。

生活就是这样子的残酷!这又能怪得了谁呢?有时候你对某一件事或是一个人期望越大而伤害却是越多!生活就是这样子!可自己还是要生活下去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好好生活下去既可!

本本分分,过好每一天,就是这样,还要奢求什么呢?

最好的我们观后感(篇7)

在读大学以前,除了资源有限,更是有老师家长规定不可以读课外书,那都是不顾正业,班主任不时地巡查,看到谁桌上有本读者都被收走,后来听一同学讲,他一看不下去书就看课外书,竟然没被发现,嗯,应该是他成绩太好,老师比较放心,还记得一次买了一本《十大元帅的岁月》,也不记得怎么就买了,回去就被我爸骂了一顿,这是你应该看的书吗?然后,那本书也就搁置放在一边,至今没有翻阅过。

现在回想高中时代,印象中也只记得读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红楼梦》这样几本书,每次都是放假期间,几天几夜不睡,晚上怕被发现,就在被窝里挑灯夜读,准备高考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用功过,跟着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然后每次我妈喊我吃饭,每每埋怨,晚上不睡,整天白天睡,回到家也不开心,整天跟欠了你什么似的,看到就烦,你说你回来干嘛,我习惯了不解释,就任误会一直下去,反正他们永远无法理解。

读大学了,再也不会有人说这不能看,那不能怎么怎么样,终于得以个性得到释放,然后,经常跟别人开玩笑我叛逆在大学才开始。

为什么要谈到最好的我们?

刚读大学,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与陌生,其实自己是没有太多心思去阅读,接触到八月长安的书,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人推荐去读她的《你好,旧时光》,然后是《最好的我们》,作为大三的学生,竟然看这类青春的小说看到入迷,看到心血澎湃,看到开始思考人生观价值观,看到开始不再对身边的人与事做出表面肤浅或者不负责任的评价,开始心胸开阔,开始善待他人,也开始学着善待自己,我也因此结识了志同道合的闺蜜。

最近一直热播《最好的我们》,看了一下,还是有很多失望,那不是我认识的耿耿,也不是我所熟悉的应该的余淮,我也将我所想象的人物形象弄丢失了,重读,我一边又一遍的找寻那个我所熟悉的耿耿余淮,虽然会有所干扰,还是又被感动的一塌糊涂,那种简单的相处,不说话的舒服,没有什么情与爱的争执,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小小的美好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确实电视剧是表现不了的。

每次读到一下文字,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你呢?

我们不负责任的用几句话将人家捧高,但万一摔下来,谁也不会去接住她。

现实生活中,除了小孩子之间那种小小的嫉妒作怪,长大如我们甚至我们的父母,大家仍总是喜欢狠狠地抬高别人,无论是家长的你看你家的谁谁怎么那么厉害,那么聪明,以后肯定找份好工作,找个好婆家,等到人家不如意的时候,不知道会如何嘲讽呢,还是,我们年轻人相互之间的羡慕,哇,你工作肯定有大大前途,好好干,说多了,我自己都开始怀疑了,我自己工作也不如意啊,自己被这样说多了,那种滋味只可意味,其实我内心是十分抗拒的!自己不了解他人,反正被捧上去被给予无形压力的是别人,他人所感都与自己无关,反正大家永远只能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然后添油加醋的满口都是酸酸的。

这个世界上,离开谁你都活的下去,因为大家的幸福,并不是绑定在一起的。

越长大,经历的事情越多,这样的体会越明显,好比亲人的去世,你会发现,除了偶而缅怀,你的生活竟没有任何变化,不相关的人更加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你去世这件事情都为人所不知,这个世界还是一样运作,所以,先活着再说,然后,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我是说,人就这么一辈子的时间,你前半辈子观看你父母的生活,后半辈子还要模仿复制一遍——你亏不亏啊?

我默然。话虽这么说,可是谁能保证我们不重蹈覆辙?也许父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聊,他们也有理想和憧憬,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爱情,就像此刻的我们。可是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高估了自己的创造力与运气。

我一直跟自己讲,无论如何,都不能步父母的后尘,仿若这一辈子的使命意义,就是结婚生子养家,然后完全没有了自我,正如耿耿所想,难道我们父母没有想过,难道他们不是迫于生计,迫于命运,只愿,无论未来怎么样,永远记住那份初心,慢慢的成为越来越优秀的自己,等到以后步入婚姻也好,作为家庭主妇也好,我们可以自豪说一声,这是我乐意去做的,这是我最想做的事,而不会说以为被迫选择的,简单说,就是变为更优秀的自己,给自己创造越来越多的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与机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