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观后感 > 导航

《大江大河》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05-21

《大江大河》观后感精选6篇。

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大江大河》观后感,好电影给人好心情,也给人好收获,看完电影之后我们可以学到人生的智慧。观后感,就是把看完之后的感受写下来的文字,写观后感时最好描写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情节。写作品名观后感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大江大河》观后感 篇1

一部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其实就是生活的一种缩写,也最能赢得观众的心。所以它的豆瓣评分高达9分。

《大江大河》最大的看点,就是一群年轻人有幸赶上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靠着一股革命者的勇气,劈波斩浪,终于闯出狭小水域汇入海洋。

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从那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的每个角落。

80年代初期,这是一个瓶颈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

剧中的雷东宝,代表着中国农村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而宋云辉则代表着国营企业的技术更新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这一先例。体制的改革与技术的更新,其实就是旧观念到新思想的推进,虽重重阻碍,他们依然决然地成为了一个励志前行的'逐梦人。

剧中金洲化工厂的水书记这样说过,宏观的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的动态,有什么卖什么的短缺经济已经过去,三五年后,国内市场的主动权就要转到买家手里。

的确如此,中国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后,结束了那个凭票购买物资的年代,终于迎来了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数字年代。轿车,在那个年代,想都不敢想的稀有奢侈的工具,如今,成了我们日常的代步工具,连道路的扩展也已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领路人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一句著名的话:让部分的人先富起来。

让部分人带动全部的中国人民富起来,共同奔向小康生活。回顾改革开放的40年路程,我们用实践检验了这一句伟大的正理。如今,中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到经济迅速发展,体制不断创新,思想逐渐解放的国家,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世界瞩目。

当然,经济要发展,管理制度也必须要跟进,这样才可以长期有效地生存与发展下去。

剧中老书记因为贪污而自杀。宋云辉指出,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机构要做大,不能光靠人的自觉和道德来约束,还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来规范。接着,他向雷东宝提出当时西德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收入与效益挂钩,实行股份期权激励等。如此高端的企业管理模式出现在80年代的农村集体企业中,显然有些违背了事实,因为只是一部电视剧,所以我们也没有太大的异议。

这部片子的另一个看点就是,雷东宝与宋芸萍的爱情故事,纯洁,朴素,又透着一股凄美。有不少观众因为萍萍的离世而断然弃剧。他们的爱情故事或者只是为了煽动剧情,博取观众的几滴眼泪,或者是为了纪念那个把爱情发酵成克制又隐忍的时代。每个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都在怀念那时的单纯,那时的蕴藉。80年代,没有电脑,只有情书,我不知道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他们是否依然珍藏着那些已经发黄了的信纸信封,是否读到情深时,还会想起那个美丽纯朴的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80年代的人们刚好遇到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那些原本安于现状,囿于贫困,胆小安稳的人,也想方设法地跟上了发展的脚步。剧中,杨训代表的个体企业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容小觑的主力军。

我们真的要感谢那一代的人,他们才是改革开放的先驱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甚至自己的生命铺陈出一部国家民族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

阿耐说: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而我想说,我很期待《大江大河》第二部正式上演!

《大江大河》观后感 篇2

这个大部头其实分为两个故事,前20年是一个故事,后10年是另外一个故事。就像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一样,后面一个故事的主角换了人,前一个故事的主角变成了配角。

难得有机会跟正在播出的当红同名电视剧同步,抢先阅读了小说。其实阅读的时候有点奇怪,这书有点像时代剧,又有点网络小说的套路。

男主宋因为十年浩劫的影响,性格中被深深刻上了某些特质,因这种底层性格逻辑,一路打怪升级并攀爬到高位,期间有高层金手指的帮助,也有碰巧抓住时代特色的助力。以年份分割的段落,每一节又深深刻上了当时政策的各种痕迹。

这种编排说不上喜欢,但每个人物的遭遇和经历总让人觉得揪心,被时代浪潮抛弃或者毁灭,并不因个人的努力会有所改变,只是因为开头就走错了道路,但选择的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向。或许作者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会有后10年截然不同的故事,那是一个有原则有目标,在经历过程中不得不有所妥协,但依然执着前行的故事,而曾经风光无限的人,最后的结局只能是粉身碎骨。

这书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商贩依旧偷奸耍滑,坚持内心一贯的经商逻辑,然后混成了社会的光辉形象,退伍军人依旧雷厉风行,我行我素,但因社会规则的变迁,结局只有潦倒落魄被边缘化,只有知识分子文化人,怀抱着光辉伟大的理想,被社会磨光了尖锐的棱角,慢慢的活成了自己原本讨厌的模样。

《大江大河》观后感 篇3

这是一部以改革开放30年为背景,现实感超强的长篇小说。

书中几个在不同领域生存奋斗的代表人物被笔者刻画的生动细腻。每个人物实际上无分善恶好坏,只是因为原生家庭的迥异,所处社会阶层的不同,导致其视角,思维模式,价值观趋向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但其实书中每个人都是在激流翻滚的改革浪潮中的弄潮儿,他们一路砥砺前行,且有着异于常人的或聪慧头脑,或人脉、资讯渠道,或资金实力,或敏锐觉知,或果敢坚持,这些都是成功者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内在和外部因素。

然,作者显然也是有所偏好、有所期冀的。在众多的人物当中,前20年的主角宋运辉和后10年的主角柳钧是一对很有意思的组合,两个都是绝对的技术型人才,对脚踏实地、依靠头脑研发创新有着无比的热忱,有着相似的信仰和理想。前者在大环境下无奈地逐步偏离了最初单纯的梦想,渐渐成了自己年轻时所“鄙弃”的那种圆滑之人。而后者则是20年前那个“为实现技术革新而嘴角起泡”年轻人的梦想践行者。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也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始终坚守实业兴邦的梦想和信念。其实,这何尝不是作者的梦想,在这个快速发展、人心浮动的时代,作者希望依然有那样一群人,他们可以真正“为了实现希望而努力”,为了整个民族制造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振兴而奋斗。而这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崛起的源动力!

谢谢作者带着我们走进这几十年,读懂这些岁月,反思这个年代下的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业,非常有感触,也非常长见识。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年轻人翻阅并细细品味。

《大江大河》观后感 篇4

电视剧《大江大河》第一部,讲述了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中的故事,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重点描述了三个主要人物的不同经历,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

恢复高考后,宋运辉考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营大厂,经历了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对国内落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企业自主权和产品外销创汇几个阶段。那段时间,是国企逐步松绑搞活的阶段,宋运辉利用学得的最新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迅速成长起来。

雷东宝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后,巧妙开展土地承包,继而恢复砖瓦厂,组织建筑队,兴办预制板厂、电线电缆厂、养猪场,进行股份合作制试验,全力参与市场竞争,在艰苦复杂的条件下,将乡镇集体企业搞得红红火火。

杨巡则是另外一种经济类型的代表:个体户。

改革开放之前,经济类型只有国营、集体之分,两者都是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那时候没有私有经济这一说。

改革开放就是从搞活经济入手,继而建立市场经济的。经济的内在动力来自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来。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职工名义上都是企业的主人,但空泛的权利难以落实,到后来才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一下子迸发出来。

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城里未能就业的市民,很多人便做起了小生意,杨巡便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个体经济的代表。

杨巡是家里的老大,下面有几个弟弟妹妹,父亲早逝,母亲虽说很能干,但仅靠她一人的收入,无力改变家里的困境,所以杨巡很早就开始分担母亲的家庭重担。

杨巡先是走村串户挑担卖馒头,后来远离家乡到东北打工几年,之后便带着女友一起回到金州做生意。

做生意是要有信誉的。在那个年代,国营企业的产品值得依赖,乡镇企业的产品便打了折扣,个体户转手的东西更是让人难以相信,或质量不行,或价格坑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个体户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那个时候,长期单向提倡奉献,个人价值得不到认可,虽说每个人都离不开钱,但赚钱是被鄙视的。

杨巡打算将电器市场的生意做大,仅靠自己的资质和口碑是不够的,按规定必须要找国营或集体单位挂靠。国营单位就免谈了,就是找杨巡熟悉的小雷家电线电缆厂挂靠,雷东宝也要考虑再三。

尽管雷东宝对杨巡的人品是了解和相信的,但一涉及到赚钱,个人的品质和信誉就像染上了污渍。集体为公,个人为私,为私便得不到信任,得不到尊重,需要靠国有和集体经济的信誉来担保。

挂靠一事,几乎将杨巡逼上绝路。杨巡在电器市场上的那一番表白,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和盘托出:赚钱怎么哪?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我就是想把生意做大了,赚更多的钱,让自己活得有尊严!堂堂正正地赚钱有错吗?!

直到《大江大河》第一部结束,个体经济还没有完全得到正名。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正册,那是以后的事了。个体经济,先是经历了是否存在剥削的大讨论,后来才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私营企业主可以入党,非公经济最后才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入国家根本大法。

经济可以快速发展,观念更新有时却慢得出奇。去年上半年,还有人在权威媒体上公开言论,说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让很多人觉得是不是有退回去的意思,导致安全感下降。好在高层发话,再一次正名。

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经济人假设理论”,假设人是自利的。其实,人性自利无需假设,这本来就是事实。市场经济要做的,是将这种自利的积极一面充分发挥出来,而将它邪恶的一面管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时至今日,社会还在转型之中,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应进一步得到肯定和夯实。

《大江大河》观后感 篇5

(WWW.36gh.com 合同范本网)

近日断断续续地观看电视剧《大江大河》,剧中提到“和光同尘”一词,感触颇深。

“和光同尘”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其光,同其尘”。

“和光同尘”就是不露锋芒,不自以为是,不自视清高,不脱离群众,和常人打成一片。尤其为官之人,更当和光同尘,不要把自己看的高人一等。若不把他人放在眼里,很难了解群众的心声。对于一个不了解部下心理和想法的领导,想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那是不可能的。尤其在今天的自由竞争中,若不能和其光、同其尘,而一意孤行,脱离现实,背道而驰,根本行不通。

人生活在世间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但又是与许多的事和人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不能脱离社会。和光同尘也就是团结他人,圆通自我,不存偏见。道教自古至今,虽有不少隐迹于山林的修道之士,但亦从不放弃积极的入世。要使道教融入到社会人群中就要和光同尘。以往的太平道提出的天下太平的理想,净明道的忠孝思想,全真道的打尘劳(参加世俗的劳作)其目的是为了磨练心性,驱除邪心,以求得真心本性......都是道教和光同尘理念的最好体现和实践。

《大江大河》观后感 篇6

该书一开始颇有《平凡的世界》之风范

在宋运辉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之间还是喜欢孙少平多些,虽然一开始两人的遭遇相似,但结局却天壤之别,孙少平依旧未摆脱贫苦农民的身份,而宋却在国有企业中干的风生水起,二者最大的差别不是谁更努力些,而是谁更有机遇些,俗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若不是因为雷东宝和县委徐书记的交情,如若不是徐书记的大力推荐宋根本就不会被分配到金州

雷东宝在改革开放初期总能抓住时代的潮流,走在潮流的前端。虽然是一个十足的大老粗但行动力也十足,敢想敢做。就是这样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大老粗得到县委书记的认可,献言献计,也足以证明了他的能力

如果说宋雷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有贵人相助,那么小杨巡的成就确实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努力的走出来的

小杨巡从一开始贩卖馒头,到最后带领弟弟去东北闯荡倒卖电线,全是靠着自己的高情商,嘴甜,机灵,会拉拢人心。

从三个人,三条主线,来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人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从78~08三十年的发展又岂能是一本书所能描述的,但还是值得一看的一本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