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教案范文

发表时间:2024-10-21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教案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

2、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作者是谁?

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

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

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鹰、隼、发、硎(xíng)、澌

2、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

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三、深入阅读。

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

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

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

四、拓展迁移。

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

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

五、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阔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

少年的责任

少年中国说、少年和祖国的关系

作者对少年和中国的赞美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2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9个新词,认识新部首“衣字底”“竹字头”。

2、看懂图意,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解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有关句式,感知句子辅助成分。

2、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的意思;初步认识拟人的修辞法(把浪花当作人)。

教学思路: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用具:

彩色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看到过浪花吗?在沙滩上拣过贝壳吗?有一位小朋友在沙滩上玩耍,看到了海边的浪花(板书课题),可好玩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齐读课题:20、浪花)

二、指导看图。

1、整体看图:从近到远图上画了些什么?(小女孩坐在沙滩上、光着脚丫在玩耍。还可以看到:篮子、贝壳、浪花、海面、船、海鸟、云等)理解“沙滩”意思。

2、仔细观察,展开现象:浪花是什么样?想象一下浪花卷上沙滩或退回大海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轻松、走、悄悄、哗哗哗、唱着、笑着、跑……)

3、观察小姑娘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再看看小姑娘身边的小篮子装些什么?想象一下小姑娘拣贝壳、捉小虾的情景?

5、把以上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小姑娘光着脚丫,来到海边的沙滩上拣贝壳、捉小虾。浪花哗哗地卷来了,小姑娘坐在沙滩上,浪花冲着小姑娘的脚丫,逗得她哈哈大笑。浪花退下去了,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还有活蹦乱跳的小虾。小姑娘拣啊、捉啊,拣得满满的一篮子,她高兴极了,笑得嘴也合不拢了)

三、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给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认读生字卡片:浪、贝、壳、篮、步、次、悄、虾、唱、装。

3、课文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有几个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5、教师范读课文。

四、结合看图,再读课文,读懂句子。

1、学生自学。

(1)图文印证,读懂句子。

(2)标出句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你读懂了哪些句子,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哪部分内容?

3、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我”是在哪儿玩耍?为什么说浪花是“迈着轻轻的步子”,“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理解:

(1)浪花迈着步子。

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

(2)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悄悄地搔痒了我的小脚丫。

通过比较,后一句更让我们感到浪花是那么顽皮淘气。

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时,让学生观察图上小姑娘的表情,体会浪花给“我”带来的欢乐。“才哗哗哗地笑着跑回家。”“才”是说浪花笑够了,逗够了,顽皮够了;“跑”是讲浪花退回去的速度,“家”这里指大海)

4、小组齐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为什么说“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捧来”在这是什么意思?(课文把浪花涌来的声音说成是浪花的唱、笑,进一步表达了我的欢快心情。“捧”是用手托的意思。“雪白的”“青青的”是写贝壳和小虾的颜色。“装不下啦”是说贝壳和小虾很多)

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沙滩上景美情也美。景:蓝色的大海,黄色的沙滩,白色的贝壳,青青的小虾。情:轻轻、笑、唱、捧。情和景的结合组成了一幅富有情趣的画面。

5、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让学生体会小浪花的可爱,大海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语调要欢快、流畅,表达一种兴奋的心情。

2、听老师配音范读。(海浪声)

3、想象小姑娘的心情,再读课文。

4、全班同学配音齐读。

六、作业。

1、读通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读熟词语。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3

评课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还是专家引领的重要阵地。评课既要反对只讲好话,相互奉承,也要反对只说缺点,相互诋毁。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授课人共同进步。

评课前要充分准备,理清思路,抓住要点。切忌面面俱到、轻重不分、条理不清。重点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只设定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还应在感情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设计明确的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是评价这节课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的整合,即我们通常说的教材处理。但教学资源整合较之教材处理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对教材、教学辅助材料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把尺子。评课时要从教师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取舍、整合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教学资源的合理取舍、学生现有经验的有效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评价一节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程序展开

教学过程的评价要点,既要看教学过程的预设,还要关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应变、生成与发展。

1、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二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五看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发挥。

2、教学结构

课堂结构主要指教学环节或步骤。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是评价教学结构的主要内容。

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问题为核心”。

教学环节是否完整?以讲授新课为例,通常应有复习巩固、新课导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学生思考、教学小节、课堂训练(练习)等环节。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应十分注重给学生的参与、思考、讨论、练习安排较多的时间。如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整节课教师的讲授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的自学、自悟、讨论时间安排15—20分钟,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安排5—10分钟。也有学校规定,课堂练习必须完成课本上的所有习题,并完成配套教辅上的部分练习。

同时,还要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难点,是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是否有效的前后转换与连接,是否根据课堂突发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时间与环节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条件和手段校际差异大。因此,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即使同一节课,也要根结不同的教学环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阶段总会有许多瑕疵和不足,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评课人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而不要囿于惯性思维横加指责。

4、教学手段与工具的运用。既要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同时也要肯定不具备条件的教师使用传统的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技术。要客服片面强调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倾向,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装潢门面而滥用。教学条件和工具的运用,关键要看是否适时、适当、有效。

(五)教师基本功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课堂教学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评课,要透过教学过程,看到授课人内在的教学基本功。

1、板书:一是看板书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画龙点睛;二是看板书字迹,是否工整美观,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强调书写的规范、美观;三是看简笔画,是否具备必要的简笔画技能。

2、教态: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态的基本要求。对教态的较高要求,教师还应该仪态优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语言:准确清晰、精当简练、语调适宜、快慢适度,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或哲理、激情奔放、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课堂教学效率,即单位时间取得绩效,达成同样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时间越少越好、学生学得越轻松越好、学习过程越快乐越好、学习负担越轻越好。

二是看目标达成度,主要看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这里要强调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仅看学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还要看学生在思想教育、情感体验、实际操作等方面收获。

三是看学生受益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收益状态,从不单要看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要看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进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各上层楼。

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结合听课时当堂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评课有理有据、客观公正。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的老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

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划、议)

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

(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5

教学目标:

1、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2、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

一、导入:

1、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

《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望庐山瀑布》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一首好诗不但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本课里面的两首古诗,就既给我们描绘了景色的壮美,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体会,看谁能发现并理解它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二、检查预习,呈现目标。

1、出示整首诗文。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每个人都能把这首诗读的正确、流利,现在就给你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古诗?

(这里读的时候要注意提示本诗题目的读法:登/鹳雀楼)

2、师:请大家想一想,学习一首古诗,我们要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并板书在旁边:了解作者、诵读、理解诗意、背诵、默写。

3、提出合作时的要求:

今天我们就围绕着几个方面,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登鹳雀楼》这首诗。在学习中,大家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同时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并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最后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有收获。

三、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合作交流前面总结的五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适时指导。

四、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请一组派代表介绍作者情况。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即可:王之涣字季凌,绛州人。唐朝著名诗人。但作品在《全唐诗》中只流传六首。擅长描写边塞风光。如《凉州词》。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常有鹳雀栖息,因此得名。

2、请一组派代表谈谈对诗意的理解。只要求整体感知诗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释。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诗的深刻内涵及意境。

3、指导诵读。

(1)师: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诗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想象画面。读完后请学生自由谈想象的画面及感受。

(2)师:谁能带着这种感受给大家读一下前两句古诗?

再指名读前两句,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宏大气势。借助课件里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体会前两句所描绘的画面的雄伟和壮丽。再请学生配乐朗诵。

师: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望,见到远处雄伟的高山,辉煌的落日,听着耳边传来的黄河的怒吼,望着脚下波涛汹涌的河水,不觉吟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播放这个画面的同时,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学生朗诵这两句诗文)

诗人看着眼前这波澜壮阔雄伟壮丽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又缓缓吟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示意了三名学生朗诵后两句。

(3)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站在鹳雀楼上,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完整的朗诵一遍这首古诗。

这里我请几名学生展示配乐朗诵,根据每人朗读时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最后齐读一遍全诗。

4、指导背诵。

请两名学生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说一说怎样可以很快的背下来?向学生渗透:理解记忆的方法和"熟读成诵"的道理。

学生自由背诵。

在班内展示背诵。

五、课外拓展练习。

1、默写《登鹳雀楼》。

2、搜集王之涣的《凉州词》,试着背下来。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6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5、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教案范文 篇7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 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