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五年级下册

发表时间:2024-10-19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五年级下册(汇集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五年级下册 篇1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苹果,饼干一包。

学具准备:

课堂小卷,尺子,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自古至今几种不同的分数表示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史。

师:你们知道这些不同的数学符号表示什么吗?教师介绍分数发展史。

这四种标记都是表示同一个数:1/2

(设计意图:通过分数发展史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历史,也为新知识的引入做了铺垫。)

让学生举起手跟老师一起书写1/2。

提问:你知道1/2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板书。

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3、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

师:把四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个苹果?(2个)把两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个?(1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个苹果呢?(半个)

师:半个能用整数来表示吗?学生:不能

师:那可以怎么表示呢?(分数1/2个)

师:谁能借助老师手中的实物(苹果)来表示分数1/2?

学生演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1/2。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正好的整数,这时我们就要用分数来表示。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苹果,我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也就1个)就是这些苹果的1/2。大家有疑问吗?(学生可能会认为一份苹果不就是1个吗?为什么用1/2表示呢?

由此引出课题:分数的.意义

4、课件出示几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的分数,让学生感受是把什么平均分,近而引处“1”的概念。

课件出示一块饼干,一个正三角形,一条线段平均分,让学生在学生说出所得到的分数,在说分数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强调是把哪个整体平均分?把学生说出的分数按照分子是不是1进行分类板书。

师:一块饼干,一个图形,一条线段都可以平均分,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单位1。追问;这个整数1表示什么?

5、把单位“1”由一个物体扩展到“几个物体”。

师,接下来,我想带领大家做个游戏。看课件。

露出的一个三角形用分数表示是1/4,请同学们猜一猜白纸遮上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有两种画法:一个是一个图形。另一种是4个三角形。

强调;一个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那4个三角形能不能也看作单位1呢?能!

师;为什么?让学生发言。

验证:分饼干的游戏。教师实物演示平均分饼干,让学生说一说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看图填空。

师:几分之一表示什么?(板书)几分之几表示什么?

师:你认为他们谁重要?学生回答。

几分之几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的,所以几分之一是构成分数的最基本的单位,叫做分数单位。举例。

三、课堂练习。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五年级下册 篇2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页“体积与容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体积与容积》的学习。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积单位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感知体积单位。

【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的空间,重视现实世界中有关体积和容积的问题,把它们作为教学的基础。学生在他们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经验,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疑问是:体积和容积差不多呀,怎么分呢?测量体积是不是从物体的外围量,而容积是不是从容器的里面量呢?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

②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

③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换算。

④会进行体积和容积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②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都看见过动画片《猫捉老鼠》吧?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小老鼠能轻易的通过,而猫却被撞的非常惨?

2.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一些容易看出大小的物体。

(师手中拿着两个不一样大的铅笔盒)

问: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

师:这样的例子是举不完的。老师手中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看一下哪个大?(请同学猜一猜)

师:用眼睛看很难做出判断。想想看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想办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二、实验

(师出使两个有刻度的量杯,里面盛有同样多的水)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现在的水在哪个位置?

先把苹果放入水中,同学们观察发生什么变化。

水面上升了,说明什么?(苹果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把梨放入水中,水面也上升。

师:观察比较两个杯子的水位,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果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某某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桌占也有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比一比,老师的体积与某同学比谁大?像这样的例子你会举吗?

结论:这说明苹果或梨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设计意图: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苹果和梨的“大小”问题,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体积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随后揭示体积概念。

三、想一想

(出示盛水的杯子)

师:这是一个装水的容器。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容器?

(出示杯子和碗)

师:杯子和碗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选择一种全班实验

实验:将杯子和碗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有刻度的杯子中,观察水位的刻度。

师: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杯子装的水比碗多,我们就说杯子的容积比碗大。

师:什么是容积?说说你的理解?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你对它们的定义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一提。

问:杯子有体积吗?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感知什么是容积,从而得出容积的概念,这样就会从一种感性认识很容易升华为理性认识。)

四、习题设计

1.42页“试一试”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玩玩橡皮泥(伴乐)。

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五、全课总结(略)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五年级下册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通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分数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与分数有关的图片或实际问题,引出分数的概念,并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探究新知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图示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首先,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先通分的道理。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通分的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

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拓展延伸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和游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强调通分的重要性,并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探究、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通分的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五年级下册 篇4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这个故事里蕴藏着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数学知识呢。(学生讲解乌鸦喝水的故事)。这只乌鸦多聪明呀,那你们知道

(1)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

(2)瓶子里的水面为什么升高了?

(3)乌鸦为什么要放许多小石子?

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因为石子占了水的空间,水被挤得没地方去,所以会上升。(教师板书“空间”二字)

二、认识体积

同学们,我们现在也像聪明的乌鸦一样去发现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好吗?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我们的空间发现之旅吧,

1、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小组为单位,交流做实验的结果。

师小结: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都占了一定的空间板书(占空间),粉笔占空间吗?你们占空间吗?我占空间吗?还有什么占空间?

生:(学生计讨论书、本、笔等文具都占空间。)

师:除了教室里的,教室外面还有什么占空间吗?

生:有!电视,冰箱,床等。

师:空气占空间吗?(师用手抓)你抓不着,还占空间?(气球里 的气吹得太足就会炸)所以空气也占空间说得太好了,(鼓掌)细菌占空间吗?你根本看不见。(在显微镜下看见)这些东西都占空间,谁能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什么占空间?生:物体。(师板书 物体)齐读。

现在我们继续空间发现之旅

2、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小组为单位,交流做实验的结果。

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如:桃子占的空间大,红枣占的空间小。

你还能举出例子吗?

师:(让一名学生到前面和老师站在一起)同学们,我俩谁占的空间大,那我和姚明谁占的空间大,你发现了什么生:老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发现了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师:下边听课的教师中,有没有比我占的空间大的,有没有比学生占的空间小的?

生:后排的那位男老师占的空间比你大,没有比学生占的空间小的。

师:你手里的文具,谁比谁占的空间小?谁比谁占的空间大?

生:铅笔占的空间比文具盒占的空间小,书比铅笔占的空间大。

师:铅笔占空间的大小是铅笔的体积,某同学占空间的大小是某同学的体积。物体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体积

揭示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板书齐读)

3、师:(找出三个学生走向前来)

师:请按照老师口令做,说口令三个学生跟着做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没有?

生:(学生讨论交流)她们三位无论位置和形状有什么变化,体积是不会变的。也得出了物体不论怎样摆放,体积是不会变的。

4、师:(拿出西红柿和黄瓜)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生:可以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装上同样多的水,把西红柿和黄瓜分别放进两个烧杯里,看哪个烧杯的水涨高了,哪个物体的体积就大。(鼓掌)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数学里这叫做“转化”。

师:一斤棉花和一斤铁,谁的体积更大些?生:一斤棉花的体积更大些。

三、认识容积

1.认识容器.出示:茶壶、杯子、纸盒、水桶等物体。

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可以用来装东西。

师:像茶壶、杯子等可以用来容纳别的物体的'器皿,我们称之为容器。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打开盖子请学生观察。

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东西吗?

2、师、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能够装东西。你们刚才所说的这些能够装东西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

小结:从大家举的例子看,只有物体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称为容器。课件出示箱子、盒子、杯子、仓库等都是容器)

3、课件出示两个杯子

师:想一想:谁装的水多?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说办法。

请同学上来做

小结: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装的水比第二个多,我们就说(第一杯杯的容积比第二杯大。)

4、现在谁能说说什么是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

“容纳”是什么意思?

(举例:半瓶水,水的体积是瓶子的容积吗?演示:倒半杯水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5、问:纸盒有体积吗?纸盒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1)你认为纸盒的体积与容积一样吗?为什么?哪个大?

(2)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呢?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量它的容积。一般说来,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举例理解容积。

师:现在我们利用这些现成的容器来说一说。这个茶叶筒里能放茶叶,放满茶叶时,茶叶的体积就是这个茶叶筒的容积。谁再来举个例子?生: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如果把这个杯子装满面,什么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生:面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请你说出以下容器的容积指什么?墨水瓶,水瓶,等

师:请你快速判断,容器里物体的体积,是不是容器的容积,为什么?(出示课件。)

生:我认为水的体积不是水杯的容积,因为这个杯子没有装满。

生:我认为苹果之间有空隙,苹果的体积也不是箱子的容积。

师:看来,要说一个容器的容积,必须把容器装满,也就是概念中的“所能容纳”,意思是再也装不下东西了。(板书:所能容纳。)齐读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师:在生活中我们还能遇到很多容器,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吗?

生:油桶里油的体积就是油桶的容积。

师:你认为他说得严密吗?

生:他说得不严密,应该是油桶里装满油,油的体积才是油桶的容积。

师:希望再发言的同学能注意到说话的严密性。

生:钢笔水瓶装满钢笔水,钢笔水的体积是钢笔水瓶的容积。

师:(老师拿出橡皮泥做成馒头、烧饼、薄饼等状、边做边问,)它的体积变了吗?

四、说容积和体积的区别并练习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说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区别吗?小组讨论 记录员记录现在我们来闯闯关吧

五、总结:今天的空间发现之旅你有收获吗?

1、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球的体积的人是谁吗?

2、同学们你们知道阿基米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听一个跟阿基米德有关的故事。(电脑播放)师:故事听完了,他为什么么兴奋得跑回家?你知道他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吗?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

3、调查你家的鞋盒、抽屉、微波炉的容积。你是怎样获得的?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五年级下册 篇5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 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体积时制备1 m3、1 dm3模型,容纳1 L、100 ml液体的量杯;教学因数与倍数时,可根据教科书上的图制成教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课时安排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数学五年级下册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3)14个19是914()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