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

发表时间:2024-10-08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热门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这《四十田园杂兴》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 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

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

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检查交流预习成果:

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⑴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

(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

⑴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⑵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⑴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⑵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或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3、延伸课外:

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溜、货、奏、衡、诵、杖、过、肉、束、耽、误、哲”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

2、怎样让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

2、播放《挑山工》情景剧,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况。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想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读、想想。

3、学习生字新词

三、交流预习

1、想想“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请学生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同学间简单交流各自的理解。

3、交流学习词语的收获。

⑴ 说出“货、奏、超”三个字的部首。

⑵ 注意“衡、拘、耽”三个字的读音。

⑶ 读生字组词。

⑷ 说说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⑸ 组词:

溜( ) 货( ) 奏( ) 衡( ) 诵( )

留( ) 贸( ) 泰( ) 横( ) 颂( )

杖( ) 肌( ) 耽( ) 误( ) 哲( )

仗( ) 机( ) 枕( ) 娱( ) 折( )

5、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大家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

⑴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板书“登山”二字)

⑵ 挑山工是怎样登山?(先讲挑山工的姿势再讲排山工登山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板书“姿势”“路线”“折尺形”)从文中找出讲挑山工姿势的话读一读。教师拿出折尺给学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较折尺与直线的线段,从而让学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线,二是折尺形比直线要长。

⑶ 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一是东西木碰在台阶上,二是还能节省些力气。)

⑷ 挑山工走折尺路线带来什么困难?(路程比游人大约多一倍)

3、学生轻声阅读本段,边读边想排山工当时登山的情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的登山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大家思考:

⑴ 作者对什么感到奇怪?

⑵ “腾云驾雾”指什么?

2、交流:

⑴ 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⑵ 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本课来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赶到前面引起的联想。

⑶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⑴ 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相遇?

⑵ “攀谈”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

2、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谈一谈。

3、全班交流:

⑴ “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结果总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学生交流这个问题时,板书“经历”“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⑵ 攀谈就是闲谈,随便聊聊。因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诉别人事情的语气读,挑山工的话用解释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本段。

2、讨论:

⑴ 挑山工是怎样为作者解开心中不解之谜的?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

⑵ 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⑶ 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这么多不一样呢?

3、交流:

⑴ 略

⑵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样就怎样;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往前走。

⑶ 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目标专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⑴ “包蕴”“哲理”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

3、交流:

⑴ “包蕴”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着普遍意义的、有深刻意义的话。

⑵ 只要认定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样东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来走得很快,结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这个道理不仅适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义,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谁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长句、破句的读法)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齐读本自然段。

2、讨论:

⑴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后面的话是什么?

⑵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这里的“它”从字面上讲指什么?实际指什么?

3、交流:

⑴ 句中破折号是解释说明,破折号后面的话是“我”画的一幅画的画面。(看图)。

⑵ 它字面上讲指的是这幅画,实际上是指画中主人公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可贵精神。

⑶ 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句子。前半句讲结果,后半句讲原因,意在强调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这种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我”。(学生回答问题时,板书“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难点一是对挑山工的话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1、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的意思;

2、采用分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在全班交流;

3、范读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利用视频资料──情景剧的'播放,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师生互动的活动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

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

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 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没变”放大)

啊,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

(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

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年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

(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

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与激动之情。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第二小节,联系上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

2、生答:过渡节

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

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

5、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

指名读句子: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3)什么“情”呀?板书:五年的喜怒哀乐

(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

(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上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教学大楼或许和当年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三)学习课文5——8小节。

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上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

1、指名读第5小节,看到——;第7小节,回忆到——

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

2、(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3、感受眼前的情景与我们当年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

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上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

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第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与可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

5、师小结:操场上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

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回读: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四)学习课文9——11小节。

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板书:千种情思

2、引读

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3、你体会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

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都是因为——

“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一看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

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板书设计:

母校(甜蜜)

(景)(情)

校门惊喜、激动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 篇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声不吭”等词语。对世界二战有所了解,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孩子们对法西斯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出示图片,积蓄感情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记得吗?那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的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令人难以忘却!不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体出示“战火中的孩子”一组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积蓄感情。

2.今天我们学习《六个孩子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师介绍作者(详细见教参)

2.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交流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归纳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描写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远在捷克的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

三、读悟体会,感受情感

1.分组学习,阅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么物品当时的神态、动作交流,板书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是一群天真、可爱、贫穷、痛恨法西斯的孩子)

3.讨论:这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吗?既然是,为什么还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挑选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结合犹豫、庄严、一声不响、惋惜、惭愧等词语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5.教师引到读课文,根据表格,自主尝试以主要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时间、起因、事件的意义用概括的语言归纳。

(课文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捷克的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们对法西斯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教导学生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

介绍

新疆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

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4、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

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八、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流浪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

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1.晓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

2.收集有关琉璃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瑰油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

《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 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瑰油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琉璃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 篇8

【教材分析】

《窃读记》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着“喜爱阅读”这一专题整合教材内容。其中,第一课《窃读记》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且生动传神的记叙文小故事。故事同蒙古国对一个小女孩如何窃读的描写,表现力她对知识的渴求,对图书的热爱。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侧重培养的是阅读雨写作的能力,重点启发他们对稳重“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认知,以对其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字词部分相对淡化,以自学为主。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会认“窃”、“腋”、“呦”等七个生字、准确书写“窃”、“炒”、“锅”等14个生字。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3、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感染。

难点:感悟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方法】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平时都在哪里读书?有没有人尝试过“窃读”?(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标出文中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自主感知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自学生词新词。

自学检测:正音:目的地dì踮起脚尖diǎn暂时zàn

释义: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三、熟读课文、理清线索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289a.COM 生日祝福语网】

2、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板书)

四、品读课文、深度感知

1、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课件演示句子)

①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件演示句子)

①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2、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⑹“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

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解释带点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3、填空:

课文以___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教学建议〗

1、学生自学,读出自己的体会,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体会,抓住值得探究的问题点拨引导:

⑴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

⑵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⑶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学五年级教案模板语文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写日记的意义。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掌握写日记的要求和方法。

3、拓展学生日记的内容。

4、帮助学生形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意识,努力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拓展学生日记的内容。

【教学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坚持写日记的良好意识。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师: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我们受益终身,今天,我们要学习,要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是什么呢?教师板书:坚持写日记

2、过渡:为什么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它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看幻灯……

二、明确意义。

1、学习名人关于写日记的心得。

(播放幻灯片)

指名读,集体讨论。

“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录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观察生活,经常积累,养成一种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 写作品不仅仗着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老舍

“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鲁迅

2、师生交流写日记的好处。

师:看了上面的两段著名作家关于写日记的心得,你觉得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呢?

生:写日记能使我们平时注意多观察、多记录,能使我们写作文时有内容可写。

生:多写日记,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作文水平。

生:写日记不是写一天就完事儿的,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这样能锻炼人的毅力。

生:写日记能帮助我们练好字。

生:写日记需要我们把每天的想法写下来,能帮助我们总结思想。

2、教师总结。

师:是啊,写日记好处很多,写日记不但为我们积累珍贵的资料和见闻,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机会,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除此之外,它还有两个好处,就是磨练我们的意志,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北京有一个著名的特级教师就称写日记是一种“道德长跑”。因为,一方面,写日记必须持之以恒,一曝十寒,时断时续,意志薄弱,没有恒心和毅力,只凭心血来潮是写不好日记的,将来也必然是个无所作为的人;另一个方面,它还要求我们每天总结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