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发表时间:2024-10-01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音乐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1

教材内容分析

《夏日泛舟海上》是一首根据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弄臣》中的片段《女人善变》,重新配词而成的歌曲,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在海上泛舟时喜悦幸福的心情、在教授本课时,笔者以借鉴与对比导入的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对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2、了解3/8拍子,掌握三拍子的特征;认识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3、让学生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并做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

4、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并做简单的音乐创作。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踊跃发言;已具备一定得抽象思维能力,但还需借助一些具体形象事物的支持;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学生自控能力还不强,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掌控课堂。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但也大部分学生听了一些“好听”的音乐,唱了一些“好唱”的歌曲之后却很难明白、理解音乐中存在的音乐艺术魅力,也较难进深地受音乐美的、健康的熏陶。甚至有许多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却还不会完整地唱好一首简单的歌曲,这主要是现在的音乐课注重的是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却忽略了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而我这节课特意注重了学生的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我们老师不一定用教学生有多高超的歌唱技巧,但起码要教会学生掌握如唱简单的谱、歌曲的这种基本音乐知识能力,这样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手段

以借鉴与对比的手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欣赏、听辨、分析、创编、对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音乐多媒体教室、钢琴、教学内容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导入

让学生观察现在所处的时间:端午节快到了,天气渐渐热起来,夏季来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有关夏季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之前我们曾学过《金色的秋天》、《春之声》有关季节的音乐作品)。回顾一下我们以前曾学过的关于人们乘坐小船,尽情游玩情景的歌曲,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船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异域国度——意大利的海边去享受一下夏日泛舟的乐趣。

三、新歌教学

(一)听歌曲录音回答问题。(带着问题认真去听。)

1、这首歌曲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2、歌曲是何种节拍的?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

(1)歌曲情绪:欢快、活泼、热情。

(2)歌曲是3/8拍子;三拍子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弱。

(3)介绍三拍子的基本打拍子方式及其它常见的方式。

(二)唱歌谱。老师用钢琴伴奏。

1、第一遍让学生完整唱下来,对歌曲的整体音乐框架有一定的了解。

2、让学生找出歌谱上的音乐(表情)记号。老师分析这些记号:“▼、>、р、mр、f、延长音记号”;还有附点音符、三连音等。歌曲中的音乐符号的情绪是相对而言,要确保歌曲的感情连贯性、完整性,不可过分突出。再次有情绪的唱歌谱。

3、分析歌曲的结构:歌曲结构非常规整,共二十四小节,由六句组成,每句四小节。前四句采用了完全重复的手法,节奏平稳;只不过第三句把第一句的断音记号都变成了重音记号,第四句加入了断音记号,力度是中弱,也稍微有点变化。第五、六句节奏上出现对比,旋律线上扬,使人感觉动力性更强,充满活力。歌曲的结构图式:A(1——16)+B(17——24)再次完整有情绪的唱歌谱。

(三)演唱歌词。

引导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

(四)、作品、作曲家简介

(过渡语言):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欢快活泼,旋律起伏不大,却简短精悍,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伟大的音乐创作者。威尔第(,1813~1901)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二十六部歌剧,是世界上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代表作品《弄臣》、《茶花女》、《奥塞罗》,而本歌曲《夏日泛舟海上》是由英国的费里斯将《弄臣》中的唱段《女人善变》的旋律,重新配词而得来的。欣赏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片段《女人善变》,感受原始的音乐震撼。

四、音乐知识的进深学习与创作

这首流行于世界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其中的运用音乐创作手法也是容易让人理解与掌握的。

1、让学生观察歌谱,让学生认识“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

(1)、在A部分在创作中,作曲家运用了什么创作手法?“重复”与“模进”。 “模进”即模仿进行,把旋律的某一小片断在不同高度上重复。

(2)、让学生在B部分找出有“模进”的旋律片断。

2、根据老师所给的第①第②小节旋律进行的方向,运用模进的手法创作第③第④ 、第⑤第⑥小节。 ①53 33|3— |③ |④ |⑤ |⑥ |5567|1—|并填上与夏天相关的歌词。

3、我们也可以学习费里斯将歌曲重新配词而创作出新的作品。

五、若还有剩余时间,可灵活安排。(这又是一种创作)

小组讨论:讨论分别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表现三段歌词。假设要参加学校歌咏比赛,我们班刚好选择这首歌曲,那请大家讨论一下要用怎样的演唱形式表现三段歌词才能更好的吸引听众与评委。时间充足可以按照讨论的结果再次把歌曲完整地唱一遍。

六、课堂总结: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能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欢乐、喜悦的感受;献上我们的热情去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每一份快乐吧!伴着《夏日泛舟海上》音乐下课!

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特别应用了提问、引导、启示等方法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感情都很投入,师生互动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帮助与总结

课前准备充分,教材选择恰当,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课件做得恰当,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情感意识、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2

一、导入新课:激发想象,寻找秋天: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摄影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吧!

教师出示图片——秋。

师:好的,神奇的视觉艺术给你们展现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呢(秋天)。

要求同学们欣赏并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说说你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心中的秋天吧。如:“秋收”、“秋高气爽”、“收获”、“火红的枫叶”、“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

师:是的,刚才我们从美术的角度欣赏到了艺术家们心中的秋天是那么的美丽而又富有诗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从音乐的角度来感受音乐家心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一首关于秋天的歌曲《西风的话》。(板书标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想象、讨论等手法,让学生体验秋天大自然的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全曲,整体感知

1、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师:请同学们安静的聆听音乐,听听歌唱者们是怎样表现歌曲的。

问题:a、西风的话语是怎样的(温柔,深情的)? b、歌曲的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欢快活泼,优美抒情,还是悲伤难过?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音乐情绪,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作者及歌曲简介。介绍曲黄自和《西风的话》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人。我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

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西风的话》黄自的这首儿童抒情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二)模仿风吹,做发声练习。

师:《西风的话》那么说到“风”,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模仿风吹响的声音吧。

要求声音饱满,嘴巴圆着唱,有强弱变化。坐姿、吸气、气息、情绪微笑、口腔打开。

A、呜····· Wu - B、2/4 1 3 5 3 | 1 - || Wu -

(三)唱秋

1、唱歌谱,学旋律。

在教唱旋律的过程中简单回顾歌曲中出现的在第一单元学过的力度记号,加强记忆,并在教唱中准确表现出来(板书力度记号)

2、唱歌词

教唱歌词,并适时解决学生在学唱中出现的难点乐句

(“袄”“高”“蓬”“红”的咬字一定要饱满准确。讲解“5- 4- ”等长音处的正确演唱方式和四分休止符,连线的唱法,并提示两小节换气)

3、处理歌曲:a让学生复习歌曲中的力度记号、连音线、渐强、减弱等标记。b怎么样才能唱出歌曲的意境?(声音、速度、强弱等因素) c分组表现,互相评价、改正。(选择自己喜欢的律动方式,体验歌曲。如:划拍、拍手、等律动) d师生合作。教师指挥,和同学共同完成歌曲处理。

(四)旋律加花,让歌曲的表现更加丰富,同时让体验歌曲的二度创作

三、知识拓展

1、思考在歌曲《西风的话》中值得我们思考的人生哲理。

师:同学们,其实在《西风的话》这首歌曲中有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人生哲理,你们再好好想想,西风它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要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不要去计较得失等。)

2、法制渗透;森林防火安全小常识。

师:同时,秋天有落叶、有枯枝、还有西风,所以为了我们的大自然不受到伤害,同学们出门,尤其是周末出去秋游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森林防火,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

3、欣赏诗歌朗诵《秋天在歌唱》今天我们不仅从美术的角度感受了摄影家们心中的秋天,还从音乐的角度深度的体验了一番音乐家心中的秋天,现在让我们再从文学的角度感受下诗人笔下的秋天又是怎样的,配乐诗朗诵《秋天在唱歌》,哪位同学来愿意来给大家朗诵一下?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同学们,还有很多的艺术家也在通过自己不同的形式来演绎着秋天。黄自老师通过歌曲《西风的话》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那么,你们准备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呢?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认为精彩的一面,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见到你们的作品,好吗?好的,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3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音乐九年级上册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音乐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九年级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基础,在音乐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有了一定基础,但在音乐实践,表现,体验,感受方面还有所欠缺,本单元将注重这方面的学习。面向每位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培训。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月亮颂”为主题,通过让学生延长、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活动,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表现魅力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学生的艺术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熟练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之故乡》与《弯弯的月亮》。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二泉映月》、《月儿高》、《月夜》、《花好月圆》以及诗词的意境美,了解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演奏、配乐朗诵、吟诗、赏画等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指导学生演唱《月之故乡》和《弯弯的月亮》,启发学生注意这两首歌曲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二者有何不同?使学生在演唱中能把握住正确的表现方式,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以及不同乐器的不同特色。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月亮的图画,播放《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将学生带进本节课的学习。

2、学唱歌曲《月之故乡》

(1)播放歌曲《月之故乡》,请学生仔细聆听。(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曲调婉转,带着淡淡的哀愁,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2)播放歌曲,请学生随录音哼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提问:歌曲的调号?

(3)由教师范唱,请学生注意变化音。

(4)再次聆听录音并提问:

A: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教师点拨学生答)

B: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

(6)在教师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独唱、齐唱、领唱等。

音乐活动:用打击乐器击奏三连音及弱起小节,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

3、欣赏

(1)小提琴曲《二泉映月》

A:聆听小提琴曲《二泉映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忧伤、欢快等。并请学生哼唱出乐曲的主题。

B:聆听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并在音色、表现手法、风格上与前者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首乐曲的内涵。

C: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了解作曲家阿炳的坎坷一生。

(2)琵琶独奏曲《月儿高》

A:聆听录音,《月儿高》表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B:《月儿高》的旋律有何特点(舒展、紧凑)?琵琶的音色是怎样的(明亮、黯淡)?

C:再次聆听录音,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八、课堂练习

全班同学分组演唱,并为欣赏的音乐设计打击乐及节奏,为乐曲伴奏。

九、作业安排

请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歌曲、散文或配乐朗诵。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下载相关视频资料、伴奏、音乐创作背景等。

十一、自我问答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演唱、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音乐作品,经过分析对比,初步了解了不同的音乐体裁的风格特点,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又通过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吟诗、赏画等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4

教案目标

1、大方自信的齐唱、对唱歌曲,唱出陕北民歌的韵味。

2、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体验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

3、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从内心热爱我国的民歌艺术。

教案重点

自信演唱《黄河船夫曲》,唱出陕北民歌韵味。

教案难点

了解陕北民歌与陕北人民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案过程

一、走进西部

1、音乐引路。课件播放电视剧插曲:赶路、放羊、送别、阿宝《山丹开花红艳艳》片段。学生在音乐声中等待上课。

2、导入新课:生活中处处是陕北民歌。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听到的民歌里唱的内容还有印象吗?他们的演唱有什么共同点?(赶路、方言、送别的场景。音调较高。)

师:这些歌曲是地地道道的陕北民歌,在陕北有这样一句话“女人们忧愁哭鼻子,男人们忧愁唱曲子。”陕北人男男女女、老老小小都喜欢民歌。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更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

师:其中的演唱者认识吗?

阿宝在农村长大,从小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对陕北民歌非常钟情,声音能窜高走低,将陕北民歌的魂植入人们的内心。他的声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陕北民歌到底和陕北有什么联系?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陕北,走近陕北民歌。

二、赏析陕北民歌。

1、介绍地域环境。

师:在我国的陕西省,以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成:北部的陕北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就是来自北部的陕北高原。我们来看看黄土地上陕北人的生活环境。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比较城市—陕北高原,黄河—湘江,配歌曲伴奏。

师:在陕北高原上流淌着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它与我们的湘江有区别吗?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有着怎样的性格?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

师:赤_光秃的黄土高原与咆哮怒吼的黄河赋予了陕北人的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高亢的声调、嘹亮的歌喉。

2、一听全曲,关注歌词内容。

师: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黄河上飘来的歌声!

师:黄河上的歌声是谁唱的?他们在干什么?(船夫,边划船边唱歌)

师:生活在黄河上的船夫们,在黄河上艰辛、无畏地划船、拉纤,风浪将他们的脸刻满了皱纹,雨雪将他们的须发染成苍白,但是他们依然不畏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黄河上摆桨撑船。

师:陕北民歌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干活也罢、赶路也罢、放羊也罢、划船也罢,只要心中有感,便放开嗓子唱起来。《黄河船夫曲》唱的正是黄河上船夫们艰辛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吃苦耐劳的性格,简单的歌词也许没有太深的含义,但是唱歌为他们枯燥的划船生活消除劳累与疲乏。

3、二听旋律,关注音程跳动。

1)生边听旋律,画旋律线。师: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画出旋律线,请你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跳动较大)

2)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分析旋律音程跳动较大原因。

师:对比湖南民歌《茉莉花》,陕北民歌的音程跳动较大,这跟什么有关?(江南人感情细腻、说话柔和。陕北人性格粗犷,声调高亢、嘹亮)

4、三听老师范唱,轻声跟唱曲谱,关注旋律重复。

师:老师来唱第一段歌词,请大家随我轻轻跟唱曲谱,注意观察歌曲的旋律还有什么特点?(重复)出现了几次?(5次)

1)生随琴唱重复旋律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同学们已经能基本轻声跟唱,说明这首曲调琅琅上口。尤其是中间这一段,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

2)生边做协调有致的划船动作边唱旋律,感受旋律的重复

师:这一句是整首歌曲中最典型、重复次数最多的旋律?我们可以联系船夫们此时的动作,想一想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在(划船)。他们的动作有什么特点?(娴熟、协调有序)

师:让我们模仿船夫娴熟的、重复的划船动作,随琴唱这一句重复出现的旋律。

3)生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词,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表现歌曲的韵味,将歌词每小节第一拍的字放大。

师:歌曲是四四拍,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

(强弱次强弱)

师:划船动作中第一个划开水波的动作是最用力的,注意歌曲的强弱关系。让我们边做划船动作边唱歌曲,注意唱出歌曲的韵味。

5、四听方言、衬词乐句的范唱,了解方言、衬词。

1)分析方言特点。

师: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哪几句让你一听就知道是陕北方言?

师:由于地域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我国的语言形成了丰富的地方特点,即所谓的方言。像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高原一带,因而这一带的方言使得陕北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2)分析衬词特点。

师:这首歌曲中,有哎、嗬哟衬词。也是陕北民歌的特点。

师:为什么要加上衬词?要是没有衬词,也可以唱啊。(师示范)

师:歌唱中加入一些衬词,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乐更加饱满、连贯,而且能使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3)模仿方言、衬词,跟唱开始和结尾的两句了解演唱形式。

师:每一句最后都加了一个前倚音和一个下滑音记号,前倚音与陕北方言的.语音语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下滑音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好的发挥。

6、随琴完整演唱,分析唱法:原生态。

师:歌曲的唱法有很多种:通俗唱法、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现在还有一种原生态的演唱方法,《黄河船夫曲》应该采用什么演唱方法?

师:因为歌曲的内容是陕北人生活的写照,他在赶路就唱赶路的歌、分别是唱送别的歌、放羊时唱出自己的心情,划船时唱出心中歌为枯燥的生活解解乏。所以歌曲的唱法应该是随意的、直白的、非常原生态的唱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宣泄自己的情绪。让我们带上对歌曲的理解,有味的唱一唱这首歌。

7、小组对唱,参与律动。

师:整首歌曲有两段歌词?以什么演唱形式出现?(2段、一问一答)

师:让我们扮演黄河上的船夫,按照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韵味。

三、小结与延伸

1、小结

师:在陕北,人们的喜、怒、哀、乐哪一种情感都能用民歌的形式表达。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乘船行驶在汹涌澎湃的黄河之上,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里,或是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大路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这就是陕北民歌。它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生活情感最直接最真实的反映。陕北人的生活离不开民歌,陕北民歌反映着人们的生活。

2、欣赏民歌《黄河船夫曲》

师:而今,陕北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陕北民歌同样也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而应该有所改变。但是,我们要承认的是不管人们生活水平如何改变,陕北民歌的魂还在,它依然是现代音乐创作的重要音乐素材。经过新的配器、新的演唱形式、加入新的流行元素之后,又赋予了它新时代的气息。

师:同学们,民歌是一个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让我们继续挖掘和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不断发扬和壮大我国的民族文化!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感受歌曲中轻快活泼的情绪。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充分聆听音乐,在参与学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习新疆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老师展示新疆舞蹈。

2.老师设置问题:我跳的舞蹈属于哪个地区?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3.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这是一首来自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歌,名字是《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少数民族歌舞非常有特色,而且新疆人民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大家都知道新疆是一个美食之乡,而且新疆少数民族的服装也很有特点,其中花帽是新疆少数民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新疆少数民族美丽的标志之一,让我们插上翅膀一起走入美丽的新疆。

4.播放视频,学生感受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了解部分新疆少数民族的歌曲,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欣赏《青春舞曲》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的音乐情绪是什么?节奏特点怎样?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的节奏感非常的强,而且它的速度比较快,音与音之间的距离非常的近,歌曲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所以让我们感觉密集跟紧凑。整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

3.老师设置问题: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4.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我们听到的这个版本的青春舞曲是单声部的演唱形式,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齐唱。

(三)学唱歌曲

1.学生朗读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1)老师设置问题:歌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2)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有些事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却去而不复返,而人的青春就像鸟儿一样飞走了却没有回头,是为了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应用欢快、饱满的情绪演唱。

2.学唱乐谱

(1)教师弹琴学生哼唱旋律

(2)老师设置问题:这首歌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3)老师根据学生找出的难学的旋律重点学唱。

(4)教师讲解前附点音符的时值,并引导学生演唱时前边附点十六分音符演唱稍微长一些,后面的三十二分音符演唱稍微短一些。

3.学习歌唱方法

(1)老师示范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声音,由学生判断正确的演唱方法。

(2)老师引导:注意演唱的姿态,坐直,口腔打开,保证我们气息的流畅,我们要用气息来控制声音,让我们的声音竖起来,这样能够更有立体感,注意速度要匀速。

(3)老师弹奏钢琴伴奏,学生演唱《青春舞曲》

4.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1)老师边唱边唱,学生再次聆听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唱歌词。注意音准、气息、节奏。

(3)老师设置问题:相互评价一下,你们的演唱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4)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演唱时请需要很欢快,每一个音要短促、轻快,有弹性,音准要正确不要偏低,气息要流畅,节奏要紧凑、稳定。

(5)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自信自然的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三)拓展延伸

1.练习新疆典型的基本节奏型

(1)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

(2)学生模仿、练习节奏型,老师强调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时值记法,并作正确示范。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

(3)学生演奏典型的节奏型,教师评价。

2.为歌曲创编乐器伴奏

(1)老师分小组配发打击乐器。老师做示范,用其中手鼓敲击节奏型。

(2)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练习敲击节奏。

(3)学生分组表演:一组演唱,一组乐器伴奏。

(4)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

3.为歌曲创编舞蹈

(1)学生回想出老师之前展示的舞蹈动作或作其他的两三个新疆典型的舞蹈动作。

(2)由老师示范,学生学习舞蹈动作(动脖子、绕手腕、垫步)。

(3)学生根据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跳舞。

4.将歌曲、乐器和舞蹈融合

(1)老师将学生分为三组:演唱组、舞蹈组、器乐组。三组同学根据音乐分别排练,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

(2)学生完整的、热情的表演。师生评价:大家表演得很不错,演唱组的同学演唱的不错,打击乐器组的同学创编能力很强,舞蹈组的同学动作也很美,但是要注意表情要丰富,非常的热情、欢快的气氛。

(四)课堂小节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青春和活力,我也衷心的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拥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以及配乐散文朗诵《荷塘月色》。

2、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2、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

1、播放歌曲《宁夏》;

2、用语言导人。

第二环节:学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1、接下来,老师要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海上泛舟,请同学们在感受大自然美景的过程当中,也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2、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有什么特点,播放录音范唱。

3、请同学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4、老师小结歌曲的风格特点。

5、复听。

6、发声练习。

(1)用“U”练唱《茉莉花》。

(2)用轻声高位演唱《茉莉花》。

7、老师范唱新歌,学生用“啦”轻声哼唱旋律。

8、学生边轻声演唱歌词边用右手划三拍子,强调三拍子的节奏律动感。

9、齐唱歌词。

10、结合打击乐器,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11、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

第三环节:欣赏配乐散文《荷塘月色》

1、播放《荷塘月色》范读。

2、请同学们从音乐和文学配合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听后感。

3、老师分析音乐与文学的结合特点。

4、全体同学配合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荷塘月色》。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对课件的欣赏,知道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通过表现创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与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体验作品的内涵,知道珍惜宝贵的青春的道理。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作节奏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多媒体播放新疆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掌握旋律之后,采用伴奏法,律动法为歌曲伴奏编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和创造音乐。师生互动学习歌曲,用舞蹈和器乐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自编节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及创作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与步骤解析: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你们都累了吗?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来轻松一下吧。(多媒体放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请大家随着音乐击拍或者律动吧。(师生随音乐律动)

1、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呢?

生:新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新疆的地理位置。(课件出示)

生:我国的西北部。

师:对,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新疆,同学们能谈谈你们所知道的新疆吗?(民族信仰,服饰,小吃,土特产,乐器,民族舞蹈等)

2、体会新疆地区语言特点:

师:新疆的语言很有特点,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陈佩斯演的小品《羊肉串》中的那句台词:哎新疆的羊肉串,味道好极了!(学生模仿)

师:同学们知道维语中的“好”该怎么说吗?(亚克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上的导入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了新疆歌曲的风格,初步了解新疆的一些风俗,学习简单新疆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互动学唱新歌

同学们在欣赏完刚才的歌曲之后,应该对新疆的音乐有一定了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王洛宾改编的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歌.

(一)介绍王洛宾的生平及艺术成就.

王洛宾(1913—1996)在他的一生中,有62年致力于音乐艺术的创作与实践,由他创作的歌曲流传了一代又一代.大家知道他创作过哪些歌曲吗?(《达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出来》,《在那遥远的地方》)他创作过这么多的描写西部的歌曲,“西部歌王”的称号对于他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创作的《青春舞曲》。

1、听范唱。让学生试着随着节奏击拍。4/4拍,并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活泼,欢快,青春活力)

2、节奏练习。听伴奏做节奏练习。(课件出示)

(1)4/4拍节奏型

aX———|X———|

bX—X—|X—X—|(集中精力)

xx│xx│

xxx‖(此节奏可多练习几次)

3、学生试唱谱。(根据学生情况,先用“拉”模唱)

4、学生试填歌词。(指导学生“别”字语气要加重,老师可以范唱。要求吐字清晰有弹性,唱出欢快情绪。)

5、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唱出积极乐观的情绪。

【学唱歌曲环节,设计了节奏练习,解决难点,为下环节的节奏创编做铺垫,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习乐谱和歌词,做出指导和示范。】

四、合作探究集体演唱

1、肢体律动(老师教简单新疆舞蹈动作,比如动脖子,挽花,托帽等)

2、创编节奏

多媒体出示节奏型:

aXbcx—dx———

(1集体节奏联系。2分组创编节奏。3学生展示分组创编的节奏型。)

五、知识升华感悟青春。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师做总结:告诉了我们有事物是可以去而复返,有些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大家应该珍惜宝贵的青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六、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现在我们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时代,美丽的西部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衷心祝愿同学们能珍惜时光,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在不久的将来加入西部大开发的队伍,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同学们在《青春舞曲》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七、作业:

回去唱熟歌曲,下节课请同学们演唱。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西风的话》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 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器。

3、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4、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

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如何渲染气氛,描绘场景

教学重点:

听辨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排序

教学媒体:

多媒体,云锣,木鱼,碰铃,小钹,响板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联系秋天的自然景色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秋天应该有的情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以及秋天丰收人们喜庆的场面。

展开新课

1、播放音乐《西风的话》

设计提问: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有点淡淡的忧伤。)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提问:

①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欢快,热烈,喜气洋洋的情绪。)

② 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场景?

(炊烟、小河、冬麦、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现了一副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3、从农村富了,粮食丰收了开始,引出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4、选择合适的乐器。来表现丰收场景。

主要乐器:笛子、二胡、云锣、木鱼、唢呐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请听辨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

①堂鼓②唢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也可以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

6、 给音乐分段。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7、 播放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设计提问:①音乐表达了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兴高采烈,愉快的

② 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声音是什么? 马蹄声

8、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为音乐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场景。

设计意图:律动,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和创造性。

小结:

选择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力度,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多种音乐做比较,可以使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西风的话》速度舒缓,表现的是秋天落寞的感觉,其他音乐使民族乐器伴奏,速度稍快,力度强,表现的是一种热烈欢快的情绪。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的第一首作品《非洲赞歌》是即兴演唱的非洲民间歌曲,这首歌句式方整短小、旋律由高像低并多次同音重复、模进等方式进行,用马林巴乐器伴奏,用真声演唱,具有传统非洲音乐的特点。

第二首作品《鼓舞》,体现了非洲节奏的重要特点,《鼓舞》由鼓乐、声乐、鼓乐与声乐协奏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节奏均匀、热烈,贯穿着基本的节奏型;第二部分以声乐为主;第三部分以多种节奏形成一种类似于多声部旋律的复杂的节奏织体,情绪热烈、激动。

第三首作品《门库尔雅》是一首由两架马林巴琴演奏的坦森尼亚民间乐曲。一架马林巴是高音琴,另一架是低音琴,高音琴从头到尾反复演奏一个固定的旋律,低音琴演奏的节奏和音调则变化多样。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非洲音乐的特点,认识马林巴等几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非洲乐器。

2、通过对非洲音乐的节奏练习,让学生掌握非洲节奏的两种主要形态。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感受非洲音乐独特的魅力。

三、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非洲音乐特征的感受与分析,而难点在于对非洲鼓乐复杂的节奏形态的认知、学习与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唱《非洲赞歌》,直接导入课题——非洲音乐

(二)非洲概况介绍

1、地理概况(出示地图)

2、非洲音乐的概念界定。

非洲作为地理概念是指整个非洲大陆,但从文化角度来说,属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

(三)作品欣赏

a、欣赏作品《非洲赞歌》

思考:

1、伴奏乐器的音色?

2、歌曲的演唱形式?

3、节奏与旋律的特点?

4、音乐与语言的联系?

小结:在非洲音乐与语言的联系非常密切,许多非洲语言和中文类似,都是属有音调的语言,音乐传递语言讯息在非洲十分普遍。此一特征的运用,最有趣的现象是所谓的“说话鼓”。鼓声的节奏及高低抑扬,完全根据语言而来,因此听众能立刻了解其含义。

b、器乐

1、出示图片,介绍马林巴琴

2、欣赏作品,马林巴琴二重奏《门库尔雅》,感受音色

3、依次介绍非洲各种鼓,鼓为非洲音乐之魂。

C、欣赏《鼓舞》——布隆迪圣鼓

思考:

1、注意歌曲的演唱形式(应答)

2、提炼音乐中不断重复的节奏型,并用手拍出来。

d、非洲音乐的主要形态及节奏的练习体验

1、单线型

2、多线型

e、非洲歌舞欣赏

1、观看视频,感受非洲舞蹈的特点。

2、在视频中找出非洲音乐的特征

五、知识小结:非洲音乐的主要特征

1、音乐与语联系紧密,偏爱敲击乐器,尤其是鼓。鼓不仅可作为乐器演奏,还能模仿语言,传递信息。

2、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一般分为单线型和多线型两种节奏形态。

3、歌唱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歌”,歌曲中旋律、节奏常重复。

4、在多数情况下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舞蹈伴随着歌唱与鼓的演奏,常伴有喊叫,以抒发感情,增加气氛。

5、有较强的即兴性。

六、课堂小结,宣布下课

出示图片,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影响甚广,促成了蓝调,爵士乐的新音乐风格,也运用于很多的舞蹈中,比如拉丁舞、街舞、踢踏舞等,下节课我们一起进入受非洲音乐影响的拉丁美洲音乐,感受不一样的魅力!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10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产生对音乐剧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聆听音乐,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乐剧体裁的特点,提升欣赏音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能够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

【难点】

听辨歌曲节拍,感受节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剧《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片段;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出自哪一步音乐剧?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老师所播放的是美国著名的音乐剧《音乐之声》里面的插曲,并讨论交流美国其他著名的音乐剧如《猫》,引入课题,《回忆》。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歌曲,并介绍音乐剧《猫》,作为歌舞剧凭着再难以打破的票房纪录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

2.教师为学生介绍韦伯,英国音乐剧作曲家,他的音乐剧《猫》是根据艾略特为儿童写的诗改编的,韦伯充分注意到儿童的特点,其中的音乐《回忆》生动的表现出不同角色的猫的形象特点,这个音乐剧是真正适合各种文化背景的大众戏剧。在伦敦首演后,已经成为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舞台剧,这首《回忆》就是其中的名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他还创作声乐套曲,变奏曲等。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乐曲,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较为流畅、舒缓,旋律节奏比较平稳,有很多连续的长音,听起来非常悲伤。

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设问:歌曲是几几拍子,给大家怎样的感受,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12/8拍,给人连贯,起伏荡漾的感觉。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教师播放音乐剧《猫》的相关剧情并提问学生:这只猫是怎样的形象?

提问其中几个小组代表,并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给出答案:这只猫流浪后回归却被歧视和猫群的区别对待。

4.教师为学生讲解角色并介绍剧情,“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5.教师再次播放音频,并邀请学生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教师将学生分组,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音乐剧中的角色进行模仿扮演,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推选出最受欢迎的那一小组。表演结束,并带领学生总结音乐剧的特点:音乐剧是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五)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韦伯的作品《回忆》,对音乐剧《猫》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为深入了解到音乐剧的魅力所在。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音乐剧作品,对比欣赏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体会作品描绘的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画面,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聆听,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提升音乐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藏族民歌;能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

【难点】

了解藏族民歌。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使用多媒体播放藏族的服饰和美食图片,并提问:图片中展示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和美食?

学生自由回答。(藏族)

教师评价并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图片中展示的是藏族的服饰和美食。

今天我们走进藏族,一起领略藏族民歌的魅力吧!

顺势引入课题《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作品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并提问:作品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慢速;悠扬)

教师总结:作品的速度是自由的,情绪是舒畅的。

2、复听作品

教师使用多媒体再次播放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并提问:作品的旋律线条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起伏)

教师总结:作品的旋律线条是高低起伏的。

(三)探究学习

1、分析旋律

(1)教师引导学生边聆听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乐曲《饮酒歌》,感受乐曲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从而歌剧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地表现乐曲并能提升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歌剧《茶花女》,并能哼唱《饮酒歌》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听赏音乐的主题,哼唱歌曲,并感受乐曲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

【难点】

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分析、理解音乐,了解演唱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茶花女》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介绍歌剧《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引出课题《饮酒歌》。

(二)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

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是男主角阿尔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奥莱塔举行的宴会中举杯祝贺,用歌声表达对薇奥莱塔的爱慕之心,薇奥莱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回答,所以在速度上是稍快的。

2.复听乐曲

并设问:歌曲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剧的第一幕表现了两人的对唱表达了他们互相爱慕之情,在最后一段客人们的合唱也增添了这首歌的热烈气氛,所以《饮酒歌》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聆听时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第一遍为阿尔弗莱德的独唱及朋友们的合唱;第二遍为薇奥列塔的独唱以及两位主人公的对唱,最后有合唱呼应;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

2.教师播放视频音乐,引导学生随音乐体态律动,感受音乐的起伏,并结合乐谱找出发生起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首单三部曲式的分节歌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亮的大高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动机贯穿全曲,在装饰音——倚音的辅助下,表现了主人公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充满青春的活力。同时又描绘出沙龙舞会上热闹、欢乐的情景。

3.教师弹奏主题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4.教师播放《茶花女》片段,伴随音乐,引导学生已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体会歌剧的魅力所在。

5.完整地播放音乐,深入体会歌曲的情感变化。

(四)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播放威尔第的另一部歌剧《弄臣》片段,并提出问题:此作品与《茶花女》有和不同?请小组展开讨论后,教师顺势介绍作者威尔第的生平。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感受歌曲《饮酒歌》不同部分的情感变化,了解歌剧。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关于此故事的内容品读,下节课分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