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学生谈话记录谈话要点

发表时间:2024-09-29

学生谈话记录谈话要点。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会议纪要的重要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想学习拟定会议纪要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谈话记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谈话记录谈话要点 篇1

谈话对象:王教授(化名)

日期:20xx年8月27日

地点:实验室

记录人:小李(化名)

谈话主题:研究方向与学术发展

谈话记录:

小李:王教授,我最近对我的研究方向有些困惑,可以和您谈谈吗?

王教授:当然可以,你有什么困惑?

小李:我在研究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不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否正确,也不知道未来的学术发展应该怎么规划。

王教授: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你可以先回顾一下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优势,看看是否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线索。

小李:我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但是在具体的研究方向上还没有明确的.想法。

王教授:你可以多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论文,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同时,也可以和其他同学或者学长学姐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小李:我也考虑过这些方法,但是我担心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够,无法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

王教授: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你可以从一些基础的研究项目开始,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小李:您说得对,我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谢谢您的建议,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路。

王教授:不客气,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在研究领域取得好的成果。同时,也要保持对学术的热情和追求。

小李:谢谢您的鼓励,我会尽力去做的。

学生谈话记录谈话要点 篇2

最近几周约谈了一些学生,一部分是高考时成绩较差的,刚刚考入我校或者是单科偏科很厉害的;另一部分是上交了贫困证明和低保证的贫困学生。与每一个学生的谈话我都做了记录,总计85人。

通过谈话教育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撇去贫困的自卑心理,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了解了一些情况的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简单总结如下:

学习方面: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新生来到大学之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基本上是老师和辅导员让干嘛就干嘛,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另外高中老师的个别言语对学生有一定影响,认为上大学之后不用努力学习的占大多数。

二、学习主动性不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更没有涉猎课外知识,多读课外书籍的想法。就是简单的上上课,下课后就在寝室逗留,与室友闲谈。

三、自身很多生活习惯不好。 很多学生的高中生活习惯不好,尤其是一些专科生,基本上对于不会的偏科课程听之任之,破罐子破摔。经常在寝室吸烟,进入网吧。尽管我们对于晚自习要求很严,但仍有同学利用白天没课时间出入网吧,网瘾很深。

贫困生方面:

目前的贫困生分为三种,

一种是享受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低保户;

第二种是街道和乡镇开具的贫困证明;

第三种是家庭实际很困难但是没有任何证明材料的。 贫困原因也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单亲家庭,父母一方病逝。家长没有工作的。这种情况一般都享有低保政策。

2、父母没工作,且身体不好,需常年治病的。这种情况一般都想有低保政策或能开具贫困证明。

3、父母没工作,或农村耕地较少,今年受灾的家庭。这种情况一般都能开具贫困证明。

4、一个家庭有多个孩子同时读大学或高中,家庭收入较少者。这种情况一般都能开具贫困证明。

5、农村家庭,耕地较少。家中有哥哥需要结婚或有爷爷奶奶需要奉养的。这种情况一般不具有贫困证明,但实际情况却很困难。

经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到了很多新的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也存在不足,在谈话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够在谈话前准备充分些,详细阅读学生档案,制定好沟通的话题,效果会更好!

学生谈话记录谈话要点 篇3

姓名:李xx

性别:男

年龄:17岁

辍学原因: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较差,想早日脱离学校束缚

家庭背景: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父母工作忙碌,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访记录:

我前往李明家进行了家访,家中父母均在工作,只有李明在家。我先向他打招呼,随后开始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他表示自己对学习缺乏兴趣,经常走神,导致成绩下降。他还说自己已经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想早日脱离学校束缚,去外面闯荡。

我对他的想法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告诉他只有通过好好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并提醒他在外面闯荡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否则很难取得成功。我还建议他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他听了我的`话,表示会尝试。

随后我与他交流了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包括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等。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他确实缺乏关注和关爱,经常一个人待在家中。我建议他与父母多沟通,让父母关注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同时也要多与朋友交流,增加社交圈子。

总结:Dsbj1.Com

通过家访和与李明的谈话,我了解到他辍学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存在家庭关注不足的问题。我向他进行了思想教育和生活指导,希望他能够重新找回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与家人和朋友多沟通,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李明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取得成功。

学生谈话记录谈话要点 篇4

学生:乔佳乐

情况简录:家住城中村,父母均是进城务工人员,工作辛苦,时间较长,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孩子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性格乖巧内向,不爱说话。

谈话内容:

由于这几天来通过平时检查和课前检查,发现乔佳乐的预习有进步,予以表扬。

化学作为一门理科课程,它的特点是知识连续性特别强。所以化学课程虽然也可以作及时预习,但集中时间做阶段预习、学期预习,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化学课程预习时可采用以下方法:首先,阅读课文,理解性质、原理、实验等。性质、原理、实验、特定的符号等,是学习化学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预习时要重点理解,牢牢记住的。其次,扫除绊脚石。化学的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有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搞清楚。最后,试做练习。化学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预习效果好,一般书后所付的习题是可以做出来的。

我们可以试验化学从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开始,分知识体系进行预习,是分为两块,其一,空气的认识与保护,其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生谈话记录谈话要点 篇5

一、 基本情况

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生,独子。父母均为农民,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二、 主要问题

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伴交往不良,学习成绩中下。父母主述: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三、 分析与诊断

(一) 有关测试结果

1. 该儿童的确实存在攻击性和交往不良倾向;

2. 该儿童的个性偏外向,有"乐群外向"的特点,与父母所述的"不合群"相矛盾,需具体分析原因;

3. 该儿童的智力与注意力正常,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成绩下降,应着重考虑非智力因素。

(二) 成长过程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对父母的话很听。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他开始象变了个人,开始不断"惹是生非",直至上了小学后,逐渐变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儿童"。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基本上

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到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

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现在,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小朋友用绳子勒坏了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个体"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已经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而后又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比如:小朋友更厉害的攻击,老师的不满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躲避"等消极反应所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因此,小王XX因大班的一次偶然尝试,将在观念中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不一定要躲开,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作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作出"反抗"。而在他人眼里,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如:攻击性人格,表现特点即:敏感、多疑、冲动、具破坏性。当然,就王XX的现状及年龄阶段,还根本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而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另外,王XX的"攻击性行为"里,还有着他特定年龄的意义:一种对"权威"的不满而发泄在非权威身上,比如:对老师不公正的不满,不能或不敢直接冲老师宣泄,而指向同学;一种寻求关注的不当方式,因为"攻击性"而交往不良,少有人理睬,所以干脆以"攻击性"寻求注意,寻求理睬。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也抱了老师处事不公的怨气,甚至引起了同学的"注意",但这些行为却也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我们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动态变化的过程,交往的基础是"相互吸引",即喜欢与接纳。而面对"攻击性"的人,谁愿意或谁敢轻易接近呢?即使小王的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当然,王XX对班主任老师的不满,有老师主观臆断的责任,需要进一步与老师沟通、澄清,而采取消极的敌对方式,只能更深地强化老师对他的"偏见",更充分地证明了他的"不好",反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至于与父母的关系,应该说小王之所以对父母话少,其一是因为他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学习、人际都存在问题,肯定父母批评、指责,谁喜欢总听"坏话"呢?其二,仍然要追述其成长经历,大班前父母的处世教育与大班后"自我拼搏"的结果几乎相悖。只有孩子认同父母,觉得父母是对的,才会听话;而也只有父母理解了孩子,才能真正提出可行的建议。而他们之间却缺乏这种"沟通",孩子认为父母只会批评自己,并不能给自己"保护",父母则认为孩子不懂事,总出状况。

3.学习适应性:

虽然学习退步了,但其有学习基础,只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除了以上的行为与人际协调外,主要是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干预。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将情绪与学知识分开,以及给予相应的注意力训练,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一般年龄越小,课堂学习越依赖于对老师的好恶,喜欢这个老师,可能会很专心地听课,尽可能去表现良好,让老师喜欢他;反之,则可能不屑一顾,甚至"恶作剧"。因此,必须在认知上明确来学校的目的,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攻击性行为、人际问题、学习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

四、咨询过程(平均1.5小时/次)

第一次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 晤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儿童做CBCL及CPQ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3.确定咨询主题;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6.留相应咨询作业:

(1)"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2)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

(3)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第二次

目的:1. 加深咨询关系;2.突破"攻击性"应对策略。

方法:晤谈、仿同法

过程:

1. 行为契约法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

2. 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人际交往"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3. 初步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 咨询作业:

(1)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

(2)孩子按"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

(3)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三次

目的:1.学会合理评价;2.提高自控力;3.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晤谈、理情疗法、代币法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

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

3.改"行为契约法"为"代币法",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咨询作业:

(1)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点;

(2)执行"代币法",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四次

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3.增强信心。

方法:晤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

过程:

1. 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 做学习适应性测验及智商测验,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

3. 训练"提问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 咨询作业:

(1)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

(2)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好话";

(3)父母继续"代币"激励。

第五次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2.收束咨询。

方法: 晤谈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应用,调整提问角度;

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

3.基本结束咨询。 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4.巩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

五、咨询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善了攻击性行为,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高了学习适应性水平。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学生谈话记录谈话要点 篇6

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以为不仅有教书的职责,更重要的是育人,让思想正在形成的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针对班上一名可塑性强,智力教好,但个人习惯不好,自制力教差的'学生,在曾经考过很好,但后来一次比一次差,我找他谈话,谈话过程记录如下。

时间:中午

地点:办公室

师:你这段时间学习怎么样?

生:就那样,还好!

师:你看你的强项物理这次只考了“43”分,找过原因吗?

生:xx

师:俗话说,学无止境,你在物理方面有天赋,但光有天赋,不加后天努力,那天赋资质不就浪费了吗?若一个人只有天赋但不上学,你说他能直接参加考试并考好吗?上上次你物理考的很好,只能说明你在那个章节学的好,学得扎实,但我们物理不仅仅只有这一章呀!还有好多呢!你看你前段时间不是下功夫就见效果了吗?可谓立竿见影,要知道想收获必须要耕耘。

生:不好意思}我前段时间没怎么下功夫,篮球打多了。

师:篮球抽时间打打,锻炼锻炼身体很好,但要注意“度”,看你以前的成绩和现在的,给人感觉就象一颗流星,在天空一划,就消失了,就那么一下别人会知道你的存在,在那一刹那过后呢,没人知道。但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做一颗恒星,一直发亮,一直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可你为什么选择前者呢?难道你不愿意做恒星,只愿做流星?

生:若有所思}老师我愿意做恒星!

师:恩,好样的!但只有做恒星的资质和想法没有行动恐怕也是白搭。

生:老师,我能做恒星,你看吧,我会一直亮下去的!

师:好!我也相信,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生:放心吧!谢谢你,老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