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书笔记 > 导航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发表时间:2024-09-13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收藏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我带1、2、5三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面包发霉了(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六、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1、机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

3、电路出故障了、导体与绝缘体

4、我来做个小开关,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5、单元复习

6、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

7、花果实和种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8、种子的萌发、动物的卵

9、动物的繁殖活动、单元复习

10、休息

11、一天的食物、食物中的营养

12、营养要均衡、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3、面包发霉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4、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单元复习

15、各种各样的岩石、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6、岩石的组成、观察和描述矿物一

17、观察和描述矿物二、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18、岩石、矿物和我们、单元复习

19、总复习、考试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

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小提琴给我们带来的《小夜曲》。在聆听乐曲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欣赏中世纪欧洲宫廷,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到过欧洲吗?

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欧洲去旅游。

四、聆听作品《小夜曲》

聆听第一遍:请说说这首音乐给你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音乐给我一种悠扬悦耳的感受。)

聆听第二遍:请说说这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首乐曲是用小提琴演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浑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绍:

这一首《小夜曲》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乐曲。其实就是由这些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始自1750—1760年海顿供户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乐器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

六、作者介绍: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车匠。1754年海顿从意大利音乐家波尔波拉学习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乐四重奏

问世。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器演奏的奏鸣曲。

七、小结:

师生再见!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3

一、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歌曲《赶海的小姑娘》《小螺号》《大海啊,故乡》和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以及大海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体会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具体要求

1、会唱《赶海的小姑娘》和《小螺号》。

2、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歌词,并唱给同学们听。

3、积极参与《阿爸回来了》的表演活动。

4、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

5、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能模仿旋律中第一小节的节奏,并即兴哼唱两小节旋律。

6、了解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

二、教材分析

(一)编写意图

从四年级开始,我们将陆续选择我国东、南、西、北等不同地区的音乐,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了解我国丰富的音乐资源。在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开扩学生的音乐领域,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培养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在音乐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联想音乐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音乐的创造活动。在教学中,首先要正确地指导学生唱好歌曲,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歌曲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渔民的劳动生活。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创编《阿爸回来了》。

(三)教材分析

1、《赶海的小姑娘》

《赶海的小姑娘》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赶海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词形象生动,有捡海螺、抓对虾的具体描写,也有如松软的海滩、金黄的沙、一抹晚霞等景物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听了这首歌曲,在我们的脑海里,马上会出现大海边的优美景色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

(1)这首歌曲的句式基本上比较工整,除了最后一个乐句是六小节,其他的乐句都是四小节一句。要引导学生均匀地呼吸,四小节一吸气。总体上要唱得连贯,在连贯中又有不同。如在第三乐句第二小节“捡起了”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表现出小姑娘活泼的性格。

(2)第二乐段第一和第二乐句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同前面紧凑的节奏形成了鲜明对比,歌词又是两个动词“找”和“挖”,因此要把附点四分音符时值唱够,同时力度稍强一些,突出“找”和“挖”的动作,表现小姑娘欢快的情绪。

(3)结束句有个七拍的长音,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

2、《大海啊,故乡》

《大海啊,故乡》是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深情地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曲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旋律呈级进的方式平稳进行。歌曲中多次运用了切分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是在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第一乐句是个起句,从中音区开始的旋律优美、温柔,好像是在对人轻轻地诉说,所以要唱得柔和、平稳。第二乐句是个承句,第一、二小节的节奏继续沿用了第一乐句的节奏,保持了音乐的统一。在第三、四小节时,节奏发生了变化,同前面的节奏形成了小的对比,最后一个音结束在主音上,形成了半终止,为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接着的第三乐句是个转折句,把酝酿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发了出来。一个五度的大跳和一直在高音区进行的旋律,把音乐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在演唱时力度增强,充满激情。第四乐句是个合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音乐的情绪在激情过后又恢复了深情,首尾呼应,细腻地表现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特点,掌握几个经典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及蕴含的道理。

能力目标:能够较为准确地朗读寓言故事,并表达出其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追求真理、理解人生的意识;启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性,让学生懂得感恩和珍惜所拥有的。

教学重点:

掌握寓言的定义及特点。

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能够朗读故事,表达其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准确表达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准备:

寓言故事PPT。

相关寓言故事的书籍或文章。

小组讨论表格和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寓言呢?”

呈现新知:

利用PPT展示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讲述几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如《狐狸与葡萄》、《乌鸦喝水》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这些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道理。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朗读与表达: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注意表达其中的情感。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阐述其中的道理。

应用与拓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一些小游戏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

总结与作业: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寓言故事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改编或创作,并准备在下节课分享。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观察自然景物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准确、生动的词汇描述秋天的公园景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或图片展示)和范文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和观察要点(颜色、形状、声音、气味等)。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丰富语言,使描写更加生动。

教学难点:

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转化为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字表达,使文章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秋天公园的美丽图片和视频。

范文示例,展示如何描写秋天的公园。

实地考察或虚拟考察(如使用VR技术)的准备工作。

分组讨论用的纸张和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秋天公园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新知讲授(10分钟)

讲解观察自然景物的方法,强调观察顺序和要点。

分析范文,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实践活动(20分钟)

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幅图片或回忆一次秋天的公园经历,按照观察顺序进行描述。

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形成初步的描写框架。

分享交流(10分钟)

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描写内容,全班共同评价,教师适时点评。

总结提升(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强调观察与表达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美,尝试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6

教学要求: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课前准备:

1.、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2、有关孔子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了解孔子,课件出示孔子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核心、抱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厉害、教育、祭祀、翻来覆去,等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指导分段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2、默读课文,八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一想,那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明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

2、幻灯出示:

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1、指明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自豪)

2、指明朗读课文,读出佩服,自豪的语气来。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并能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

2、通过演唱,培养学生乐意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歌声表达爱国之情,体验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鼓励、培养学生唱歌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各种龙的图片以及民间的龙饰图片,

我们中华民族有悠远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气概。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一脉相连,都以“龙的传人”自豪。

(播放《龙的传人》的背景音乐,学生朗诵单元寄语)

二、新授:

1、欣赏感受:

多媒体播放《龙的传人》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并要求学生可以轻轻随教师哼唱,进行感情初体验。

2、教唱歌曲

(1)、歌曲分析:20年前此歌曾在中国广泛流行。歌曲的歌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形象鲜明,富有想象力。感情从较为深沉含蓄转为振臂疾呼,富有历史感和号召力。曲调和旋律采用了自然小调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音域仅五度,级进为主,易于传唱。其中1、2小节与3、4小节同头换尾;5、6小节重复1、2小节,13、14小节又重复9、10小节;而所有偶数小节都采用同样的节奏。这种复沓回环的手法,既精当洗练,又给人无比眷恋之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民渴望回归同一的感情趋向。

(2)跟录音学唱歌曲

(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归纳)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这是一首抒情的男声独唱歌曲,它深情地唱出了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爱恋和盼望统一的共同心愿。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随录音演唱。

此歌容易上口,应着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表现情绪和演唱形式,并能投入感情地演唱,“唱出华夏游子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爱恋”。

(5)注意纠正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唱准第9小节和第12小节的“虽不曾看见”和“长江水”,另外,歌曲第15小节的“澎湃汹涌”,要注意重点提出,让学生唱准。

三、检查演唱

1、指导学生随伴奏演唱,你觉得用怎样的情绪,用哪一种人声和

演唱形式能更好地表达这首歌的情感。

2、你能设计一个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吗?

四、音乐知识:

节拍的读法以及在小节中的强弱规律。

四年级上册教案书的内容和 篇8

一、概况

本班学生人数17名,其中男生10名,女生7名,少数民族8名,其余为汉族,家住忙蚌,大姚。学生家庭中,基本上每个家庭人口多,经济收入少,家长没有职业,多数是文盲。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这四部分的内容。

(二)科学探究

1、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不仅观察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尊重事实和事物变化规律的态度。

2、意识到生命世界的无限美丽。

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4、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方法:

1.把握四年级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