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石头汤模板。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丰满,比如这本作品,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写好读后感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也许以下内容“读后感石头汤”合你需求。
读后感石头汤(篇1)
喜欢几米,他的画色彩斑斓,他的文字简练忧伤,他画森林画月亮,为这些事物赋予了灵性,他讲述城市里最平常的爱情故事,可以看到,他笔下所到之处都是孤独的寂寞的,这是城市人的通病,但是在这种冷峻的气氛下,又似乎有些什么在闪着光,是把鱼送回河里的仁爱,还是男人希望自己象鱼一样对自由痴痴的向往?还有盲女的悠然自得。不能不一边感慨着我们的孤独又一边寻找着快乐,人生,总是挣扎前行的。
一本好书,不在长短,重要的是它值得令人深思。
你知道蓝石头也有心事么?这颗石头,原先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后来森林着火了,它失去了家,后来人们在废墟之中发现了它,把它切成两半,从此它与自己的另一半分开了,孤零零的踏上了旅途,它变成博物馆的大象,得到很多掌声,但是这些赞美抵不过思念,它破裂了,人们又把它做成富人花园里的大鸟,然后是鱼湾的石鱼,是科学馆里的半月,是孤儿院里的猫,是监狱墙上的砖头,是男孩的收藏品,是女骇初恋的信物。它经历了很多开心不开心的故事,经历了爱情,经历了死亡,经历了甜蜜,也经历了痛苦,但是那全是别人的故事,是谁规定了蓝石头必须守侯在人类的旁边,点缀别人的故事。蓝石头也有自己的向往,它为了回到另一半的身边不断的破裂、崩溃,它的体积不断的变小,但是思念却越来越深最后的最后,它变成了细纱,但是它无比快乐,因为它终于可以飞回它出生的地方,它终于可以跟另一半重新在一起,尽管它自己这一半已经消失了,这是唯一的小小的遗憾,但很快就会被它忘记了,它太快乐了。
你可以当作是对爱情的追求,亦可认为是人对自身人格完整的追求,抑或是认为对家乡的痴狂,但是,我要说的是,我们不能不感动于蓝石头的执拗,如果有一个词足以形容,我想应该是奋不顾身吧,但是这个词在它身上都显得微不足道。
你还记得你爱情的幻想么?
你还记得那个泪流满面说没有了谁地球就会停止转动的自己么?
你还记得你童年最向往的地方么?
你还记得你说你跟超人一起并肩战斗过,大家都特别羡慕你的那个下午么?
执著不是我们没有,只是忘记了,很多东西都一样。
读后感石头汤(篇2)
我读了《石头汤》,里面讲了从前有三个和尚,来到了一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一点都不团结,一个个门窗都关得紧紧的,这三个和尚就想了一个办法,他们找到了一小口锅,准备用石头来煮汤,一个小女孩看见了,便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呢?”三个和尚里的其中一个和尚说:“我们在用石头来煮汤,可是锅太小。”小女孩说:“我家有口大锅,我去拿。”她家果然有口大锅!她把大锅滚过来,许多的村民们都围过来,三个和尚生了火,架起了锅,把石头放进去,煮啊煮,越煮越香,三个和尚一直说:“有没有芹菜,有没有萝卜,有没有……”只要有的,村民们都大声叫起来:“我有,我也有,我家有很多。”就这样,蔬菜越放越多,汤就越来越香,到最后,村民们都喝上了美味的石头汤,这汤可有他们个个的功劳,他们还看了皮影戏,村民们觉得这一天是最幸福的一天。
读到了这个故事,我就想起了语文书上的课题,“合作”,每个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多为别人付出一些,自己也会感到很幸福。
读后感石头汤(篇3)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看绘本故事《石头汤》,名字很有意思,石头也能煮成汤?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三个和尚阿福、阿禄、阿寿,他们在旅行的路途中,边走边谈着猫的胡须、太阳的颜色和一个人怎么才能得到快乐。来到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饱经苦难,饥荒、洪水和战争让村民不相信邻居和陌生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和快乐?和尚们用煮石头汤的办法,让村民自愿拿出大锅、盐、胡萝卜、洋葱、胡椒粉、蘑菇、豆角、豆腐、冬瓜……汤里的料越来越丰富,汤闻起来也越来越香。汤煮好后,村民们坐在一起吃的可香了,他们已经很久没在一起吃饭了,是和尚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读完这个故事,在妈妈的讲解下我明白了:要多和人交往、付出,得到的爱越多,朋友也越多。分享使人更加富足,分享是幸福、快乐和感动。“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
读后感石头汤(篇4)
自己读红楼,虽常有人夸“奇书”,却没人说得出奇在哪里,自己只是感觉书中的一种气氛,让人沉醉,但说来说去,总也脱不出“小说”的低范畴,把故事讲的动人而已。
事实上,红楼表面也确乎如此,大而论之,与篇头作者贬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底子,但是被奉为经典甚至“红学”出现也是事实,那么它必有与众不同之处。
从前知道的,一是大背景——荣宁府由盛转衰,小背景——曹先生医学成果。但真正看时,这两件事离自己都很远,并且,若仅仅是如此,也太普通了,盛极而衰而已,个人身世性格反映而已,这样的书世面上虽不多,却也不少,既如此,有何稀奇。
答案就在脂斋评本里,尤其是评论最多的甲戍十六回。
若说红楼是个密码本,脂斋的评就是原文,没有原文,旁人看到的就是密码本的胡编乱造,纵是察觉诡异,也不可能明白内涵。因为这本书与曹雪芹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他用这本书一边讲述着一边掩藏着。
这样做的坏处是,往往明珠暗投,珠玉蒙尘,读着不明就里轻薄于它,那么作这绞尽脑汁的隐喻岂不成了笑话吗,而胭脂所评便是一个桥梁,虽不宽阔总好过盲人摸象。将表面的歌舞升平和现实连接在一起,把曹雪芹沉重而深刻的感悟透出一角,可以说他二人是共生体。
可惜的是,“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又有“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两人相继早逝,书稿由另一亲人留存整理、发布,此时已没有了脂评。世人已不知“凡看书人从此细心体贴,方许你看,否则此书哭矣。”没了解谜钥匙的红文,真如作者所说“谁解其中味”呢?
以上读邓遂文先生“走出象牙之塔”后论。读时,真有曹雪芹是独上英雄路之感,脂胭更是“化作了星尘了无痕”。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壮举,甚至亲人不敢将之发表。如今,应当重见天日了,可惜的是,又有几人知?
读后感石头汤(篇5)
看完这本有点重的绘本几米的《蓝石头》,只用了一刻钟。但看完后,它带来的心中那股难以言说的感觉却不断向我涌来。一连好几天都是。
这本书的封面很好看,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蓝石头。那种很纯净的蓝色,不添加任何杂质的蓝。而蓝色总是和忧伤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对离开家的蓝石头而言。
蓝色的石头,虽然曾经在错觉和无望的期待中没了来时的路,但它执着地怀揣着回家的渴望,就算最终成为沙粒,它还是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
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斥着亲情友情爱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过往与经历。那些生命里割舍不下的记忆,时常会重现在我的脑海中,伴随着令人窒息的气息。童年的那块石头,早已不知丢在了哪里。
当我一不小心用完了童年,又让少年时代匆匆溜掉,离开了家的庇护的时候,才突然开始彷徨。
我们这一代,注定要在社会上漂泊打拼。我不想像蓝石头一样,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又会被带到哪里去。不管要经历多少人多少事,不管未来我的记忆会变得多模糊,我都不要迷失方向。
家,会一直是我的家。哪怕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未来的路很远很漫长,我一定鼓起勇气走下去。
好好爱家,好好爱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