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张爱玲的金锁记读后感悟1000字

发表时间:2023-02-04

金锁记读后感。

读书笔记吧相关专题:“金锁记读后感”。

张爱玲的金锁记读后感悟(篇1)

这本书听说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从来就没有认真读过。这次一拜读,倒是对张爱玲油然而生许多喜爱和敬仰。说起来真是好笑,初看文题,竟误以为是写一把金锁的奇遇记。看完才明白,这题目却有深意呢:七巧带着黄金的枷锁,他用那沉重的枷锁套自己,砸别人。

看完后,我也终于体会到为什么傅雷先生盛赞他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为什么“三十年前的月亮……”现在还如此熠熠生辉。

小说家的是一个“坏女人”的故事。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出身于低阶层的女子,可是她家人为了自家的利益,把它嫁给没落大族姜家的二少爷——一个自小卧床不起的废人。七巧本是一个鲜活泼辣的姑娘,在姜家他处处遭到心照不宣的排挤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里它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太太相继去世,姜家分家后她得以带着一双儿女到外面住。然而此时她已性情变态,人格扭曲。他自己幻灭了爱情梦,还亲手毁掉了儿女的婚姻。最后这个不幸的女人在别人的厌恶中郁郁死去。

我想许多人更我读完是一个想法:像曹七巧这种人活在世上就是一种悲哀。但后来细细想想,又从对她的厌恶转为同情。这样一个复杂的人我就从她的哭说起。

第一次是她嫂子和大哥来探亲时哀号大哭的,说起来这苦的泪水里还是因有一点微量的感动和开心的,毕竟在姜家受了那么多气和折磨,有个娘家人会给自己送点菜来看看自己,不会瞧不起自己,也会说些知心的话(即使不知是否真心)。七巧止不住心酸,这便说她心底的某一个角落还是有善存在的。但很快现实的悲哀、仇恨、心理防备很快将善杀得片甲不留。七巧想起当初是谁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她推进这火坑,现在来看她只不过是来得点好处的。她怎么能不气愤,怎么能不仇恨呢?

第二次是分家时做秀哭的,为了不让自己这孤儿寡母受欺负,她厚着脸皮,寸步不让的争取着。因为她明白现在是她嫁到姜家来之后一切幻想的集中点,以往受的欺负今天也应该有点补偿了。但是,哭,还是没有保护到她,孤儿寡母还是受欺负了。

从这时开始,她已告别了“带着黄金的枷锁,可连金子的边都啃不到”,但她也同样获得了扭曲的人性,丑陋的人格。

第三次哭是她最纯粹的一次哭,她看着季泽远去,她的爱,她的梦一切的一切都一烟消雾散了。

最后一次,死之前,对自己的人生作一个总结——怨。自己的美丽人生在别人的控制下,摧残下变成了这个模样。凄凄惨惨戚戚,七巧又会获得什么呢?她的一辈子好像只亏不赚了。

金钱就是这样,如果被它锁住了,你的人格,人性,爱情,生活都会被毁了,你会被铜臭不由自主地熏得自私自利,患得患失,怀疑任何人,乖戾怪诞。我想:要是能给七巧选择的机会,看她时要金子裹着的骨瘦如柴的胳膊还是要粗衣下滚圆的胳膊,她是会选后者的,因为她已经为此痛苦了大半辈子。但七巧是没有选择的机会的,所以说她是迂腐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可如今,许多人还是要往金子里面钻,七巧逃不出来,有人却偏偏以为金子是生命中唯一的珍宝。这真像是围城,不过是金钱的围城。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却想方设法钻进来。

七巧,一个活生生的金钱的牺牲品就摆在我们面前,在这个弥漫铜臭的社会,多少也知道了何去何从。

三十年前的月亮是铜钱大的,今天的月亮是干净的,皎洁的白……

张爱玲的金锁记读后感悟(篇2)

《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是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完美之作。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小家碧玉曹七巧为了攀附权贵做了姜家的二少奶奶,门户的卑微错配,导致了婚姻的悲剧,使她得不到爱与尊重,在叔伯姑嫂的勾心斗角中又受尽了凌辱和践踏,她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她的“燃烧得象着了火”的情欲得不到满足导致她对金钱和财富的疯狂追求和占有,金钱锁住她的一生,折磨了她一世,他觉得什么都靠不住,只有财产可以囤积,疑忌、自危使她丧心病狂,“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不仅如此,她还要用这枷锁砍杀自己的一双儿女的幸福,“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周围的人恨毒了她,但是疯狂的欲望使她在绝路上越走越远,她要报复,报复她为黄金付出的代价,不顾一切不择对象沿着自虐和他虐的共性轨迹无可阻挡地往下滑,一直滑到人性扭曲的最底层。

七巧作为传统意义上毫无生存能力的灰色个体,缺乏女性之为“人”的独立意识,七巧是无可奈何的,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悲剧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她摆脱不了,卑微的社会地位及对黄金的欲望使她最终成为畸形婚姻的牺牲品,更成为情欲的牺牲品,小说用30年的时间说明金钱战胜伦理、人性的过程,揭示出七巧人生悲剧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文明末世”的伤感被转化成故事里无尽的苍凉。

整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读后就像喝了一壶老酒,辛辣,缅味悠长。活在旧时代的曹七巧固然可悲可恨,可以说那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特殊性造就的,难道在新时代就没有身披黄金枷锁的“曹七巧”吗?!高出天际的结婚彩礼、“苏大强”式的父母、网络充斥着“扶弟魔”的叫嚣,在这个浮躁的生活中究竟又有多少个“曹七巧”在不断重复着悲剧的上演呢。

读一篇小说,心哇凉哇凉!

张爱玲的金锁记读后感悟(篇3)

《金锁记》是张爱玲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又名《怨女》,于1943年创作。

曹七巧家里本是开麻油店的,由于姜家二少爷是个残废,无法与做官人家结亲,便娶了七巧做正房。丈夫的残疾使曹七巧无法享受女性对爱情的渴求,并造成了她常年的性苦闷。于是她把姜季泽作为爱慕对象,但是传统封建礼教迫使姜季泽拒绝了曹七巧。现实的无情和对金钱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对钱财的无限占有欲,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黄金锁,也一步步走向心灵的扭曲。

曹七巧由于心理的重度扭曲,在分家之后转变为一个恶母和恶婆婆,做尽了极恶之事。

女儿长安是她手中的第一个牺牲品。七巧让长安裹小脚,沦为亲戚朋友的笑柄。当长安在学堂呼吸道新鲜空气时,却又在七巧的无理取闹后放弃上学。当长安好不容易和童世舫有了爱情,七巧却从中作梗,变着法让长安吸上大烟,败坏女儿名声。把长安推向无底的深渊。

长白也在曹七巧的诱惑下吸食大烟。母子俩讨论儿媳的秘密,使儿媳被逼绝望,悲惨地死去。而后扶正的娟姑娘,不到一年就吞金自杀。曹七巧自身的不幸使她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儿女的幸福。极度的内心扭曲使她做出各种的恶事,毁掉了儿女、儿媳和童世舫的幸福,也造成了更多人的悲剧。

张爱玲的金锁记读后感悟(篇4)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张爱玲,她创造一个奇异的末世世界,里面有关于家族与民族太多的回忆,像重重叠叠复印的照片,是错综复杂不讲理的过去。家传的首饰,出嫁时的花袄,言说是沧海桑田,浮生若梦的历史谶语;有阴阳交界的过缘上,感受着历史隧道里古墓式的清凉,嘘眯着眼睛看阳光,却走不进这光芒里去。华丽而苍凉的感觉,华丽而衰败的布景,这是挽歌里的末世。

每一朵花都逃脱不了凋谢的命运,花开了,花落了,不过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轮回,不同的人迈着一样的步子,一样一样的。许多人就这么站在幸福的门外,进不来,或许根本就没人进去过。每个人都觉得别人走进了幸福的城门,自己却进不去,费尽心机后的绝望开始演变成嫉妒,排斥,破坏,干扰。然而这样只能让自己更远离快乐,远离幸福。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快乐,快乐是打开幸福城门的钥匙。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把,可是太多得人都只盯住了别人拿到的,却忘记的自己的钥匙就在脚下,别人拿到的只是自己的。

忘记了,错过了,然后就永远失去了。 像七巧。可怜得没人可怜。当所有的人夹着尾巴指责一个人的时候,我都想帮她说句话。所有的人都攻击一个人把所有的罪恶符号标给一个人的时候,我看着听着都不自在。我想说谁都不是当事人,任何人都没有抨击指责别人的权利,许多难言的苦衷他人都不会真正的懂得,就像自己也经常埋怨没人理解自己一样。

七巧,快乐的长大,扭曲的生活,痛苦的死去。她落着泪像枯枝一样的折断离去,不知道有没有打动恨透她的人。然后女儿长安又嫁了个不爱的人。我想故事又可以像花一样的轮回了,不知道循环多少次,循环多少次才可以结束。挣扎了一生,痛了一世,不也就这个样子吗?

如果说现实和虚幻有一条界限的话,那么人总是生活在现实的这一边,而将自己的所有梦想寄托在虚幻的另一边,当现实的破碎带走了虚幻,一个人的痛苦就开始了,像刺破的伤口,从伤口一直绵延到身体的每个角落。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丢了半条命。也许是因为儒家思想在历代文人思想中打下的那个烙印,在中国文学中,血缘亲情成为了一种歌颂不尽的咏叹调,父慈母爱,手足情深也成了文字中长盛不衰的主题。很少有人怀疑过它的真实性。然而,文学长期以来所建构的美好亲情却在张爱玲荒凉的笔下轰然倒塌。亲子关系被还原为普通的人与人的关系,仍然逃脱不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虚伪、冷酷这是张爱玲对人性的近乎苛刻的独特理解。

《金锁记》中,正值青春年华的曹七巧被一心只想钱的哥哥卖给官宦家的残废公子,七巧嫁入姜家后,没落的姜家已失去政权带给他们的荣耀,惟一能记载他们辉煌的只剩下钱,七巧在姜家独打天下,深深体会到金钱的至关重要,出身低微的自卑与正室奶奶的虚名又从两个方面刺激了她的金钱欲,于是她的人格开始扭曲。

七巧一辈子想的是钱,念的是钱,为了钱,她忍受了在姜家的种种磨难。当一切幻想都只能仅仅集中到金钱上时,金钱欲就成为吞食自己的可怕力量。她用一世的牺牲换来了一笔金钱,她要完全占有它们,容不得别人的窥视,包括自己的子女。为此,她从中作梗,毁掉了儿子和女儿的婚姻,也毁掉了她们的幸福。

在这篇荒凉的小说世界里,张爱玲向我们展示了令人心颤的金钱利剑斩断血缘亲情的魔力。我们已经习惯于理解亲情中不掺杂任何成分的纯洁性,习惯于理解父母与子女间崇高的牺牲精神,从未想过这一观念的认定是来自于普遍的现实还是来自于人们追求的理想,或者它只存在于现实中的一部分人之中,进而成为人们共同的理想。

总而言之,张爱玲是文艺园地里一棵枝繁顺茂,摇曳多姿的树,她把枝叶大大地撑开,尽力伸向不可知的远方。也许这是因为时代造就人吧,张爱玲和她笔下的人物都处于一个不平静的时代与生活之中,旧时代在崩溃,旧家庭在瓦解,平静而安定的生活已经被打破,经济处于困顿中,至少没有了先前的肆意,于是血缘亲情才丧失了它应有的纯洁性。张爱玲的小说给我们很多人生意义上的深层次思考。

张爱玲的金锁记读后感悟(篇5)

张爱玲擅长描述各种各样的女性。《金锁记》也不例外。这篇小说记录了一个发生在19世纪初旧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大户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从小就是残疾。七巧的为人十分泼辣、刻薄,再加上嫁了个废人,便个性不招姜人待见。于是她便不停地反抗,这样她在别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脱离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带着儿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过得十分悲哀:三爷姜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骗钱的把戏,葬送了自我的感情;儿子成家后,由于嫉妒儿媳,她把儿媳活活气死了;女儿在30多岁的时候好不容易找了个人家,她偏从中搅和,断送了女儿的一段好姻缘……最后,这个不幸的女生在郁郁中死去。

张爱玲的这篇小说用了许多写作技巧,其中我认为最成功的要属侧面描述。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并没有正面说姜公馆的状况,而是借两个丫鬟的床头夜话将整个家族的人物关联和大致状况都交代清楚。这倒和《红楼梦》开头借冷子兴之口演说宁、荣二府的兴衰颇有些相似。接下来,作者又在两个下人的交谈中将七巧的身世向读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后的闲言冷语说明了七巧的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这一系列的侧面描述吊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亲眼”看看这七巧究竟是怎样的。别急,在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七巧出场了——“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几个字便活脱脱地刻画出了一个精明的妇女形象。之后作者便展现了七巧的语言及行为,她替二小姐说媒,气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关联交代地一清二楚。

张爱玲的一枝生花妙笔着实令人佩服。我认为最妙的一个侧面描述在最后。七巧晚年的时候,作者并没有花费笔墨去正面描述她。而是透过童世舫的眼看了出来——“门口背者光立着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这是一个疯子”。

小说的题目叫《金锁记》,为什么要叫“金锁”呢?我认为是故事的主人公七巧被金钱套住了。别人爱她,她说那人是看上了她的钱;自我的侄子和女儿玩,她说是侄子欺负女儿,想霸占她的家产;女儿上学丢了东西,她便上学校找校长讨公道……就这样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害的自我没得到愉悦,也害的自我的孩子前程被断送。当然这金锁也能够明白为封建社会的桎梏。

在这篇小说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凄凉的象征。月亮的变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内心的变迁。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时代的一个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彰影绰绰的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是七巧眼中的月;“这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七巧儿媳眼中的月。

从这篇小说中也能够读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过去结婚娶亲,大户人家讲究门当户对,小户贫穷人家想攀附权贵。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兴的。尽管七巧嫁的只是一个残疾人。姜家却是打心底瞧不起她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连底下的丫鬟都敢对她议论纷纷。这样势力的思想在这天也是存在的。一个人当了官,底下便有许多人吹捧他,一旦这个人没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会做鸟兽散。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邻,穷在闹市无近亲”。

张爱玲的金锁记读后感悟(篇6)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月亮照到姜公馆的丫环身边,从丫环们的谈话中,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曹七巧,她是府里的二太太,出身卑微,性格讨人嫌,一个连丫环都看不上眼的人。

一夜过去,全家人都来给老太太请安。大太太玳珍把大拇指抵着嘴唇,中间的单个指头握着拳头,小指头翘着,告诉刚嫁过来的三太太风仙,七巧迟迟不露面的原因。

姗姗来迟的七巧一出场的形象是一只手撑住门,一手撑住腰,长相是瘦骨脸,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一开口就是抱怨住的地方不好,将不讨喜的性格暴露无遗。

对新来的三太太她言语轻佻,对季泽说话更是没什么顾忌,处处冒犯别人。可以说是一个极其没有分寸感的人,早就把府里的人得罪个遍。

她的哥哥嫂子来看她,她又把一腔怨气对准了娘家人,到最后她的嫂子对她的评价是疯疯傻傻,没有一点得人心的地方。

故事到此,七巧立在房里,回忆起了从前的事,再看到现实中瘫痪在床的丈夫,她皱紧了眉头。风从窗子里吹过来,镜子磕托磕托的敲着墙,七巧按住了镜子。一转眼镜子里的人就老了十岁,镜子里的山水画变成了她丈夫的遗像,十年过去了。

到了分家的当天,七巧抓住一切的机会,想要分到更多的家产。对着来分家的人哭哭啼啼,把气氛弄得十分尴尬,最终她觉得自己孤儿寡母还是被欺负了。

本以为分了家,七巧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她的性格也会变的正常些。然而她压抑的太久了,久到她再也不能做回原本的她。也或许是金钱的枷锁戴久了,就和血肉长到一起去了,要摘掉非得扒皮抽筋不可。

对她来说不论是她以前爱慕过的季泽,还是自己的娘家人,但凡是别人与她亲近,她就会立马警觉起来,认为别人是谋她的财。

季泽来看她,被她骂走了,她看着季泽远去的背影,她回想起从前对她的爱,她知道季泽对她坏,可她也明白要爱他,她就得装糊涂,不该戳穿这一切。她问自己什么真的?什么是假的?

自此,七巧过着与现实失去联系的日子,打丫环,骂厨子,天天抽着大烟过日子。兴头起了就给女儿裹小脚,供她上学。长安在学校里认识了喜欢的音乐教员,还有新的朋友,可最后因为怕母亲去学校闹事,她牺牲了这一切。

长安渐渐放弃了一切上进的思想,慢慢变成了七巧的样子。直到遇到了她命中注定的童世舫,她对生活又重燃了希望,然而最终还是被七巧一手毁了,她的最初也是最后的爱。童世舫眼里的七巧,是一个小身材的老太太,他直觉的感到她是个疯子,并为此毛骨悚然。

七巧横在烟铺上,回想这一生的经历,她带着黄金枷锁的一生。临死前她的脸上挂着一滴眼泪,她知道她的儿女恨毒了她,她的婆家人恨她,她的娘家人恨她,不知道最后的她有没有一刹那是后悔的呢?

故事的最后,三十年前的月亮最终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

七巧的一生像从前的很多人的一生一样,是一场献祭给了金钱的一生。在深院大宅里苦熬岁月的她,越怜惜自己,就越要作践别人。她眼睛里的未来是带着金枷锁的未来,那是她卖了自己的一生换来的酬劳。

七巧的爱是卑微到尘土里面的爱,虽说季泽的出现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可是也让她受尽了痛楚。那份爱是她生命中唯一值得留恋的东西。可最后在钱财面前,她还是不惜毁掉这一份仅有的爱,这份姗姗来迟的爱,她不舍得冒险了。

也许我们身上或多或少也有七巧的影子,初入社会被珠光宝气亮瞎眼,甚至把那当作是自己一生的荣耀与勋章,最终丢掉了那个单纯的自己。头也不回的投身到一片黑暗里,以为对面是救赎,是上岸了,却不知那深渊里的魔鬼正虎视眈眈看着自己,张着嘴,露出两颗硕大的獠牙。

不过也罢,究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呢?(诺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