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长恨歌》的读后感范文

发表时间:2023-11-13

《长恨歌》的读后感范文合集7篇。

怎么才能写好读后感?优秀的书籍通常能够刷新我们的认知。 写读后感时要考虑事实和具体情况,不要故意歪曲,这篇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范文”的内容是读书笔记吧小编为您整理的。

《长恨歌》的读后感范文(篇1)

今天认真抄写了一遍白居易的《长恨歌》,竟发现许多平时挂在嘴边的句子都出自这里,顿觉自己才识浅薄。

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故事算是无人不晓了,白居易的这篇叙事诗想表达的内容也很丰富,每个人读了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

《百年孤独》里有一句话:“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用寂寞来偿还。”这句话适用于唐明皇,但不适用于杨贵妃,因为“六军不发”硬是“逼死”了她,如果死之后还有鬼魂,她倒还有可能感到寂寞。

杨玉环的死,折射出了人类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女性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当有皇帝宠着她时,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光无限;当皇帝自身难保时,她却成了一个出气筒,最终落得香消玉殒的下场。很难说造成这种情况她自身没有责任,但所有人把怒气都撒在她身上却未免有些不公平。

杨玉环此前是捞了不少好处,可不管怎么说,发生这种事第一责任人始终是唐玄宗李隆基,当李隆基失去了往日在宫中的权威,他也只能靠逼得她惨死于马嵬驿以解众人心头之恨来保全自己。站在这些将士的角度完全可以理解,对于国破家亡的他们来说,是这个女人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当下的惨状,可事实上杨玉环只是成了唐玄宗的替死鬼而已。好吧,当初我让你享尽荣华富贵,现在替我挨一刀也不为过。

唐玄宗在平定动乱后对其日思夜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写的很感人,但唐玄宗的虚伪却未免让人作呕,他爱杨玉环吗?当然爱,但换成王玉环、李玉环他一样可以爱,只要长得够漂亮。我始终坚信,如果一个男的真的爱一个女人,就要想办法能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无论你是平民还是帝王。

可是李隆基没有,他的爱是极其自私的,如果爱的够深,他早就在马嵬驿陪着她一起死了,而不是安定之后还在这里心安理得的请道士做法,从内心安慰自己是很爱她的。既然这是一个你我都无法改变的男权社会,那么你就要主动承担起照顾女性的责任,更何况你是皇帝,一个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明君。

我不是当事人,没有经历过他所经历的一切,或许不该随意评判。可以想象当皇帝压力肯定很大,很多时候身不由己,长期的操劳可能让他疲惫到不想再继续背负这种压力了,于是选择了放纵自己,这些都可以理解,但单就以上的话题来说,他所犯下的错误是永远无法被原谅的。

《长恨歌》的读后感范文(篇2)

记得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的翻译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

《成长教育》,讲述的是一个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女生,面对一个四十多岁成功男士的爱情和灯红酒绿的**,最终意识到放弃读大学是愚蠢的,最终走上自我觉醒的道路,重新回到正轨的故事

。在她这个年纪,她觉得一个成功男人得成功可以看作是她自己的。为此,她愿意放弃自己珍士的理想,但那个男人让她感觉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受尽金钱和前途的**,她变了。

后来她醒了,恢复了她的梦想。她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她的梦想。

后来,我一直记得那句话:我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我一直用这句话告诫自己:不要总想走捷径,*真正要走的捷径是什么?

类似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女孩王琦瑶身上,她是上海小姐,她心性极高,欲望也高,她把自己支配给有权力的李主任,她迷失在捷径里,最终换来了无尽的寂寞,错失了程先生对她的真爱,背负着无限的委屈个不甘,过完了下半辈子。

在生活这趟浑水中,她趟的好心酸,只是她的心甘情愿带着忍气吞声的悲凉。选择了上海小姐后,李主任给了她一个繁荣昌盛的上海梦。最后,李主任逃了出来,只留下金条。她的梦想破灭了。只是她不明白,她不该去走捷径。

面对稍显逊色的程先生,她是把他当成她的备胎,可是就是这个备胎却在她成为单亲母亲后倾囊相助,积尽心思和善良去对待王琦瑶,就像亲人一样,那一段看的我很感动。

抗战之后,王琦瑶那个纸醉金迷的旧时代终究还是一去不复返,留下的仅有她屋子里那些旧式的木质箱子,带琉金丝边的茶具,考究的旗袍,她却只能是一个身份不明的女人,一辈子没有结婚,最后和康沙明生下一个女儿。

曾经的她多么美啊,获得过选美第三,可是她却为得到一个男人的宽厚的肩膀,没有获得属于她的婚姻。她的命运从她甘愿做李主任的情人开始就走错了,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就是命运。

王安忆的写作非常细腻,最大的优势就是写出了中国女性的心路历程、一脉相承、那种口是心非,以及王琦瑶流畅、内敛、典型的中国女性心理活动。真的非常懂女人心,才可能写出那么准确的心理。

王琦瑶年轻的时候,她的爱情动机并不简单。她把爱情当做改变命运的机会。她抓住李主任的稻草,自首了。她把决定命运的权力给了别人。我想起《喜宝》中的一句话: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不能给我爱,我要很多很多的钱。

王琦瑶想要很多财富,所以她会失去程先生。她太势利,迷失自己。

**中国的蒋丽莉喜欢程先生,但她不能一直得到他的心。至死,她在乎程先生不爱自己。这个女人真的太拧巴和叛逆,一辈子也没有让自己为自己活过,她只为跟作对的人作对。想来多么莽撞啊!

但是她多爱程先生也没能夺来多一分的爱情。

这就是爱情,不爱就是不爱,纠缠也没用。

王安忆的文字真的写出了上海的味道,上海的夜生活,上海的时髦,烫发,还有上海女人对时尚灵敏的嗅觉,都通过王琦瑶的生活展示出来,句子

很有古典美,读起来虽然很繁琐,但是上海的先锋味道和趾高气扬的小资气质却特别典型。那些他们四人打牌的日子,吃的甜点,瓜子,酒酿,宵夜,琳琅满目,这就是会享受生活的上海人。

作者传递的一个道理:人生之路并没有捷径可走,依靠自己总比依赖他人要可靠。

《长恨歌》的读后感范文(篇3)

(资料图:范宇舟,江西省新余市铁路小学六年级二班学习,导师:岳阳。)

清脆的鸟鸣带来灿烂的春光,卷曲的春风是大自然的美容师。明亮的月光寄托着流浪者的思乡之情。我在书本中跨越千载,结缘唐诗。

每当夜幕降临,我都会举起沉重的唐诗,在静谧柔和的灯光下,我会读到字里行间无限的愉悦。

唐诗是由情感、智慧和想象象结合而成的。它像图画一样美丽,像推理一样有趣,像**一样有趣。如果生活中没有唐诗,丰富的情感就无法表达,复杂的情感就无法释放。唐诗中有一个幽静的天堂,它包罗万象。

唐诗三百首。每一笔资本都是如此丰富和充实,每一笔资本都是如此含蓄和有意义。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一曲《长恨歌》,写尽了唐玄宗和杨玉环这对身在帝王家的才子佳人的浪漫与悲情。天生丽质的杨玉环,美得惊心动魄。当她回头微笑时,所有六个宫殿美女立即失去了肤色。 他们只能像瓦砾一样衬托出杨玉环珍珠的美丽。

后宫佳丽三千人,唐玄宗只宠爱杨玉环一个人,令天下的心中不再重视生男孩,都希望生个如杨贵妃一样漂亮的女儿,为家族添光添彩。

可这是,渔阳反叛的鼓声惊天动地而来,惊破了宫中如仙乐一般优美的《霓裳羽衣舞》。这座城市到处都是烟雾,成千上万的车辆和马匹支撑着皇帝,逃到了西南。那曾经威仪万千的车架如今飘飘摇摇,行进中走走停停,两天才走了短短一百余里。

最后,军队没有派遣,集体要求杀死**杨国忠和国美杨贵妃。可怜倾国倾城的绝代美女,竟成为了昏庸皇帝的替罪羊,溢死在了马嵬坡。

叛乱平定后,回到都城的唐玄宗日夜思念杨贵妃,想了许许多多的办法想召回她的魂魄来相见,最终在伤心绝望中死去。只留下了一首笔锋犀利凄美浪漫的《长恨歌》,千古传唱着。

这就是唐诗的魅力。纯洁可爱的话语如涓涓细流般滋润着我的心,使我痴迷;犹如浩瀚的汪洋,激励着我去奋进,去创造。天长地久有时尽,我对唐诗的热爱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的读后感范文(篇4)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几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在《长恨歌

》里的片段。我和爸爸妈妈在一次旅游的时候,看到了“连理枝”,接触到了《长恨歌》。静静地读,感受字里行间的美,掩饰遐想,思绪万千

那是明皇的眼泪,那是一条黄昏梦残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这是一座积淀了江楚流香的亭阁,这一条漫卷的青丝带。映着斜阳走过碧坪,你轻曼的温柔,异于北国的风雪,你的妖娆更有着明晰的江南芳韵。江南的水无私的把你妆扮,绿林熏陶成你的素雅。

天生丽质一朝秀选,却都化作淡淡的历史烟云。夜晚和烟雾在那一刻永远停止了。一切都成了皇帝和最美丽女人的陪衬

明明几朝前,你还踏着轻盈曼妙的舞姿,带着浪漫的回眸一笑,轻巧的来到帝王身边,大唐宫殿的红毯上留下只属于你的香味,这让帝王手中的御笔颤抖,掉落。

或许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许这都是冥冥之中从未休止的音符。雄伟的金色大厅,一个伟大民族的雄伟魅力,挡不住她轻盈的舞姿和回眸的微笑。

可现在呢?金殿仍在,可是却再没有了她的倩影。伴着远方的车辙,回首这座雄伟的金殿,天毁星辰,月蚀清夜,玉台生怨;宫阙中,有明皇,有霓裳羽衣,而你,一代佳人儿在那场浮华以后离吾而去,从此阴阳两隔.......

有人说:“她爱明皇,不爱天下。”

有人说:“她的拥有使千万民众一无所有。”

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

我淡然笑曰:“历史似乎并非为柔媚所主,如若并非有这柔媚的佳人儿,明皇本身也是在坠落的。”

日月成为流年,她终于化为爱的殉品。天空是蓝色的。在长生殿里,也许只有一对神仙在黑暗中弹琴唱歌

《长恨歌》的读后感范文(篇5)

也许是我没读懂吧!也许是这本小说思想情感的时代性太明显,一旦离开了那个怀旧的时代,离开了那个压抑的欲望刚刚被解放的时代,就不觉得什么了。

我明显的感到作者对上海文化的了解和对上海之特殊的关注,以及对上海所经历的时代变迁的感受。也明显的感觉到作者对上海在30年代以来形成的那种特殊气质的认同与骄傲,以及这种气质在历史变迁中被压抑的惋惜。作者是站在一个上海人的视角,一个女性的视角,来写上海、写上海女人,写男人、写上海女人的友情和爱情的。她对上海文化气质的感知是准确而细腻的,她对上海女人命运的讲述更像是对上海这个女性化气质的城市由兴而衰的历史变迁的讲述,王琦瑶是上海女人,上海就是王琦瑶。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全全围绕着这个王琦瑶在转,而王琦瑶的气质和命运处处体现这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和命运。我感觉作者在叙述中的那种语气里分明有一种对过去的怀恋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上海的这种气质在解放以来一直是被压抑着的,但这种气质却是其地其民的文化本性,这本小说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写就,那时上海正在慢慢恢复这种熟悉的本性,作者作为一个敏感的上海作家对这样一种情绪的感知与表达是先知先觉而较细腻深入的,而这种气息在那个年代的全社会也是有共鸣的,我猜想这是这部作品在当时获得巨大成功的部分原因。

但她对女人的故事讲述却让我有点不太明白她的心理,有冲动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分析下这位女性作者内心的欲望冲动。作者作为一名女性,站在她女性的视角下来描述了她所熟悉的上海弄堂里的一个典型的上海女人的人生,她的友情、爱情和命运。上海女人是美丽的、温婉的、真实的、男人都爱的,对他痴情的男人痴情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也许也只为这样的女人吧!对她负心的'男人也让人觉得有点决绝,竟然对如此美丽温柔的女人这样狠心。当我提出这个疑点时,我忽然又感到,在世事中不都是如此么?温柔美丽超乎寻常的女人往往命运的悲惨与跌宕亦超乎寻常。女人的美丽是女人的幸也是女人的不幸。男人都爱美丽女人,女人都恨美丽的女人,而谁又知晓这男人的世界里,一个柔弱的美丽女人在命运的变迁中,心绪是如何沉落的?女作者让美丽的女人负了痴心的男人,却甘愿为负心的男人承受痛苦。这莫非是告诉要告诉所有的读者,对女人痴心的男人没好下场;美丽女人不喜欢痴心男人,更喜欢负心男人?忽然想到,这美丽女人是上海女人,这就可解了,上海弄堂里的漂亮女人,漂亮却虚荣,痴情却现实,柔弱却内心强大。长恨歌里的故事也许不是所有美丽女人的故事,却是上海弄堂里的美丽女人的普遍命运。可见作者的故事还是在描述上海、描述上海的文化气质,上海的弄堂气质。结尾出现的老克拉是改革开放以来,解除压抑后的新上海人,他们留恋怀念老上海的传统气质,但他们对老上海的气质的理解、追寻和模仿都是肤浅而粗糙的,在喧嚣的商业大潮到来之际,他们的灵魂或者迷失或者被冲击得变了形。老克拉抛弃了王琦瑶,而又间接导致其被长脚谋财害命,体现了作者在上海历史迎来新的转机变迁时的一种新的担忧。

作者的笔触是细腻的、缠绵的,亦是冷静的、思索的,大段的白描,传达着间接的体验,这种笔法,虽然语言优美,但比起现代小说中的手法和语言,总让人有点提不起劲。这种语言与讲故事的方法是上海的、是那个年代的,平易浅谈又带着些思索的,对于读惯了现代小说的我来说却有点轻飘飘的了。

《长恨歌》的读后感范文(篇6)

爱的能力

------《长恨歌》读后感

唐玄宗和杨贵妃二人“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悱恻的爱情不仅仅令人感动,更令人深思。什么是爱?什么是真爱?

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是风花雪月的耳鬓厮磨?是“君王掩面救不得”的痛彻心扉?是“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深深思念?亦或是那“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无悔执著?

不,都不是。

爱情的甜蜜不仅在于爱的能力,还在于爱的能力。

玄宗不会爱。假若他会爱,断不会“三千宠爱在一身”,使得贵妃骄横,以致“宛转蛾眉马前死”。当年的海誓山盟随风而逝。WwW.dsBj1.COm

一个残酷而冷酷的笑话是,他亲自把心爱的人送到了黄泉路。太讽刺了,太戏剧化了。是玄宗的爱害了贵妃。

贵妃不会爱。假若他会爱,断不会让玄宗“从此君王不早朝”,使得国忠专权,朝纲日废,昔日的英武不再,只知沉湎于温柔富贵乡。最终落得个“天旋日转回龙驭”,“夕殿萤飞思悄然”。

是贵妃害了玄宗。

乍一看,二人的爱情专一忠贞,令人艳羡,实则是糊涂的爱,并不是真爱。因为真爱不是占有,不是放纵,不是伤害,即是伤害是无意的,无意的,无奈的。真爱是一种责任。

如果玄宗会爱,那么,应该先爱天下之人。因为他是君王,有君王的责任在肩。然而,在美与山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

殊不知,爱美人更应爱江山。江山不保,美人安在?如果他不爱江山爱美人,完全可以学爱德华八世退位。

在其位,必须谋其政。这是对美人的保护,更是对爱的保护。

如果后妃会爱,那么我们应该帮助玄宗延续新世纪的全盛世期。因为他是君王,有君王的责任在肩。作为君王的爱人有责任让他先爱天下之人,天下之人才会爱君王,爱君王的江山。

真爱不是占有,不是放纵,更不是伤害。

弗洛姆说:爱不是一种没有能量的享受,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真爱,是一种能力,会爱的能力。

你,会爱吗?你,有爱的能力吗?

《长恨歌》的读后感范文(篇7)

本书着述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一位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王琦瑶从背着书包上学的青涩少女,到入选“上海小姐”一战成名变成家喻户晓的优雅标致的“沪上淑媛”,到退隐于歌会舞厅之外自力更生与市井之人把盏闲聊,再到生育之后并把女儿抚养嫁人,最终死于他杀,结束了四十多年的风月人生的故事

她微妙而复杂的友谊,爱和亲戚散布在其中。

上海,无论处于什么时期,它都以自己特立独行的姿态繁华着、喧闹着、闪耀着并快乐着,且不管那快乐是真心的还是流于表面的,毋庸置疑,上海总是华贵的。黄浦江畔,长江一岸,除去上海它光鲜亮丽的一面,其内在也曾发霉过的。说起上个世纪的上海,女人拎着小包,穿着旗袍的妖娆状态映入眼帘;那歌舞放荡、烟酒弥漫的“大世界”;古色古香的小巷和其中的流言蜚语;那穿梭里弄街巷之间的人力车;那目睹上海弄堂里发生的一切却视若罔闻的一群群白鸽。

是的,这就是王琦瑶曾生活着的上海,这也是曾一度生养她捧红她并摧毁她的上海。

王琦瑶,多美的名字,和她亦样美丽。花季的王琦瑶,待字闺中,腼腆依人,偶尔会向往神秘而又令她脸红的男女之情,小姊妹情怀也由衷,只是闺阁圈禁了她的梦。她的第一个好朋友是吴佩珍,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她准备为王琦瑶献身。

她对于王琦瑶的感情有点像一个少年对于一个少女,没有欲念的爱情,为她做什么都肯的,然而王琦瑶却对于越有吸引力的事就越要保持矜持,欲擒故从,这些小九九总是使吴佩珍煞费苦心,痛并快乐着。吴佩珍的真心始终对王琦瑶敞开着,但是却不得已地悄然退出王琦瑶的世界,那是王琦瑶的**登上《上海生活》封面之后的事了。

时间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每个人,王琦瑶逐渐变得平静。“沪上淑媛王琦瑶”的名字随风而散,她依然故我,安静地上课,耐心地生活。耐心是百折不挠的东西,无论于得于失,都是最有用的,以不变应万变,大概就是王琦瑶的魅力所在,也是她一贯的处事方式。

此时,王琦瑶的第二个好朋友将丽莉出现了,她以取代吴佩珍的姿态对王琦瑶奉献着自己的热诚,然而中间却夹着一程先生。程先生喜欢王琦耀,丽莉也喜欢程先生。这些都是王琦瑶看到的。

从参选“上海小姐”到变成“三小姐”,王琦瑶的生活充斥着灯红酒绿,晚宴和舞会接踵而至。直到李主任的出现,十九岁的王琦瑶便被这个四十岁的军政界大人物俘获,从开始的简单吃饭,到后来的约会,再到李主任紧紧拥住她的那一刻,王琦瑶深深明白,自己已经十九岁了,这一刻终究会来临。然而一切的希望和美好,都在李主任坠机身亡的那一刻香消玉损。

邬桥的月是明亮的,这里埋葬了王琦瑶的姐弟恋情,懵懂少年阿二的心。再次回到上海,王琦瑶的一辈子便被困在了平安里,固定的牌友,定期的下午茶,围炉夜话,与康明逊的风月情使她怀了孩子,而西伯利亚小伙萨沙成了孩子父亲;无论是亲生父亲还是冒名顶替者,都是程先生几十年来一直爱着王琦瑶照顾她的母女。

女儿嫁人后,王琦瑶这一生所剩的就只有沉淀下来的安静优雅的女人特质,她这辈子最不缺少的就是男人的爱,即使在她四十岁的时候,仍然有个跟自己女儿同龄的叫老克腊的小伙为她着迷,与她云雨。造化弄人,祸起萧墙,如此神话般的女人,竟然因为李主任留给自己的几块金条死于他杀,被一个每天跟自己话家常的男人活活掐死,她飘零的岁月也只有在此刻是静止的,并到此为止。

换言之,王琦瑶的名字是生命如夏花般灿烂。她一辈子都活在流言里,矫揉造作的流言里或多或少地带有羡慕或者嫉妒的成分。她的美不容置疑,然而在上海,意识不到自己的美倒罢了,一旦将美丽公之于众,即使再纯洁的人生也将风流地度过,最终回过头来悲哀地惋惜,嫣然一笑自己曾那么耀眼过;当她生命的尽头,在摇曳的黄色吊灯下,她还能静静地说,我叫王琦耀,我是上海巷堂的女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