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吧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笔记网 > 读后感 > 导航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

发表时间:2023-09-21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

读书笔记吧编辑为您搜集了一些与此话题相关的资料,我们会为您整理出该领域最新的趋势和动态。我们总能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感受到文字转换成精神粮食。 读后感总结了作品的实用价值和推动作用。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1)

当我翻开《岁月如歌》一书,我就被于漪老师的文字所吸引,她直白地语音,我仿佛就坐在于漪老师身边听她娓娓到来,一汪清水,仿佛我的灵魂受到了洗礼,深深地被于漪老师"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所感动。感受到于漪老师对事业的坚定、对责任的坚持,最终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许许多多的学子,她是著名教育家、特级语文教师的楷模,是人民教师的骄傲。

在《岁月如歌》自传体新著里,于漪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儿时求学的艰辛与欢乐,悲欢与酸甜,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让我们看到了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欢快的飞翔之歌。"奋斗才能生存"、"初遭疾病的磨难"、"门在**"、"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读书之乐乐无穷""一辈子学做教师"等等,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倍受教育,感受颇多。

在这部自传体新著里,于漪老师津津乐道地向读者介绍了她一生读书的方法与体会。她知道,语文教师只有知识丰富,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此,她除了挤时间拼命汲取知识与养料外,最大的收获就是结合教学与工作实践,深入钻研,广泛涉猎,对于有价值的书,更是用心读,反复读,不仅熟烂于胸,更是独立思考,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如何阅读和读什么书。在这本书中,于漪老师指出了阅读的方法,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很大的启示。

我读《岁月如歌》感受到:思想者,岁月不老!做就是硬道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结合我们图书馆工作,作为一名图书馆员,其实责任也相当重大,我们既是图书管理员,又是宣传工作者,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图书馆员的全部工作就是当一名教师,这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图书馆工作者不仅要有真才实学,更重要是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学士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的表率作用。

图书馆是学生第二课堂教育阵地和精神文明传播窗口。它的整体形象将对读者产生微妙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像于漪一样有热和有光。

图书馆赵玉

2011年10月24日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2)

题记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每个人在自己的流金岁月里,都有一段动听的歌。

本书是一个军官在盘点自己二十六载的377篇访记时,谱写的一首感人之歌。读过之后有四个字在我的脑海里反映特别强烈:“感动”,被书中所有人物的故事而感动;“朦胧”,从表层意义讲,作者追忆的是自己的一段岁月,然而内容讲述的却是他人的故事,赞美的却是他人的歌,这种“朦胧”的构思大作,不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水平之高,而且还突出了一个军人时时刻刻服务于他人的高尚品德。

军人值得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兵营里有这样的灵魂工程师,这一事实感动了人们。

最感人的军旅之歌

《岁月如歌》,多么浪漫而又有诗意的书名啊,当我怀着仰慕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只深深悟到了他有着内涵的分量。同时,我还听了一首有历史记载的著名合唱。群英汇聚,唱出了党情,唱出了军威,也唱出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崇高品德。

《岁月如歌》,用一篇篇如诗的标题,讲述着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把军人的那种铁骨铮铮,坚不可摧,爱国爱民爱艺术和为艺术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栩栩如生的带给了读者,让人读后感到:这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是艺术文化的珍品,也是艺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岁月如歌》还充分反映了我党我军在各个历史阶段为人民培育了大批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各方骨干人才(特别是艺术人才)。如:《山高水长》访沂蒙山老区的素描;《旋转的红舞鞋》访著名舞蹈家、女将军刘敏;《震撼世界的5分54秒》岁月如歌读后感访舞蹈千手观音编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刚等等感人的访记,还有访那些著名歌星、演员以及众多的艺术人员们。

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为中国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这些可敬的老艺术家们仍然在不同的岗位上肩负着重要的任务,继续传授知识,为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经验。在此,我们称赞这支队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楷模,他们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最感人的军旅之歌,人民为有这支灵魂的工程队伍而骄傲,历史会永远记载着他们的。

期待感谢作者——梁祖国先生为读者撰写了这么一部感人的好书,期得着你和《岁月如歌》一书中所有的战友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充实你们的歌,把这首《岁月如歌》继续谱写下去,让这支歌汇写成一首响亮的交响乐曲,奏响祖国,奏响全世界,为推动人类的精神文明之发展,为建设和平和谐的社主义国家再奏辉煌。

最后敬请《岁月如歌》中的每一位干部战士和艺术家们,接受我内心深深的崇拜,并真诚的祝愿他们,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3)

读《岁月如歌》有感

于漪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

近日,我读了她的著作《岁月如歌》,得益非浅。于漪在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儿时求学的艰辛与欢乐,表达了对自己老师的怀念与崇敬,讲述了从刚上讲台的紧张与困难,到怎样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宰,书中也不乏倾诉一名特级教师的甘苦,当校长管理学校的感悟,以及担任人大代表多年殚尽竭虑为振兴教育和提高教师地位待遇陈言献策的心声。翻阅这本著作,我们能感受到于漪一生从教,不管是担任任课教师,还是担任班主任,始终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她叙述的一个个亲历的故事,一件件感人的事例,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于漪老师一贯提倡教书育人,并且身体力行,书中有她从教50年的经验与体会的总结,有她对学校培养学生、教师成长的真知灼见。

可以说《岁月如歌》写了于老师执教生涯的悲欢和酸甜,写了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也教了我们老师怎么立志立德,教了我们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了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于老师把平凡的执教生涯演绎成崇高的事业信念,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工程中,用心精雕细琢每个细节,用自己的心血去教育下一代。

她的敬业爱业精神,她的孜孜以求、从不倦怠工作的激情,深深的激励了我。书中细腻生动的文字和难忘感人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我阅读了《岁月如歌》最拨动我心弦的一句话,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于漪老师认为“教师的责任大于天”,“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所以教师的追求应该永无止境。

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为了一切的学生。于漪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他的钦佩。“让课堂生活产生持久的魅力,首先在于教师对生活有执著的追求,在课堂中倾注自己的爱。

”我也曾不懈追求,期望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展露才能,交流思想,产生学***究的热情。然而,由于惯性的存在,人们总是缺乏持续的热情,总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追求。面对压力,于漪坚持自我教育,自食其力,她说:

“我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而我在教学中缺少深刻的反思,缺少于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崇高境界。轻轻合上书本,体会于老师的心路历程,她在艰苦环境中坚信奋斗才能生存的坚定信念;她为疾病所累,仍执著于身体力行;她视每一个学生为己出,和他们的心弦对准音调;她面对压力时从容,面对荣誉时谦逊……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交织岁月如歌,扣人心弦。

她的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忠于教育事业的理想的力量令人折服,让人不由对她肃然起敬。她对青春无尽的追求和激情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在工作中要象于漪老师那样有一种恪守敬业的精神状态,有永远乐业的思想境界。在我看来,敬业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敬业的前提。英国语言学家罗宾斯曾说“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

唯有热情,方可激发您的潜能,驱使你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工作任务。如果你不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就会沦为平庸。当看到于漪成功的表面时,不要忘记她的努力,努力和汗水。

从语文教学的外行到内行并无捷径可寻。于漪老师虽非科班出身,但正是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不畏艰险,努力攀登,以有限的业余时间,遨游在人类知识长河中。其涉猎面之广,简直是令人吃惊;她像海绵吸水,像磁石吸铁,如饥似渴地探索和开发知识的宝藏,日积月累,终于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其次,敬业要追求完美,这是敬业的关键。追求完美就是把每件事做好,也就是所谓的决定细节和成败。虽然语文教材于漪老师教了很多遍,一些经典课文早已滚瓜烂熟,可是每次上课前她总是要把课仔仔细细重新备一遍,捉摸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着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她曾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正是她的不满足,她的“可以做得更好”,她的“追求永无止境”,才使她的学术生命永葆青春。

今天我们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名教师却一辈子都不想做一名教师,一辈子都不学做一名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各种社会压力面前,也有一些教师因为工资低、教学生难、压力大等各种原因而不从事教师工作。我们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更应该坚守岗位。高尚的师的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我要向于漪老师学习,“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还要拓展视野广泛学,丰厚自己的底蕴,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向周围的老师们学习。

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于漪老师认为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作为教师要用细心、用爱心、用责任心,慎读、读好学生这本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浦师附小沈震峰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4)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青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巨匠不懈学习、深入思索、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貌。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调子”、“掌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触感染颇多:

感触感染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正确生动的语言感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出现涟漪,或掀起波澜,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讲演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高兴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爱好,进步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触感染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授教养中与学生同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识”——这恰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我想,任何出色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触感染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习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授教养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布满勃勃气愤;假如是闭锁的,航道梗阻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语文教授教养又何尝不是如斯呢?语文教授教养内收留如同港湾,执教者应认识它、研究它,掌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当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糊口、家庭糊口、社会糊口紧密相连;学生糊口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进步语文教授教养质量、进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索之路。作者:一片绿叶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5)

最近,非常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感触颇多。然而,最使我心弦为之震撼的是于老师讲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每每合上书,“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总是牵动着我的神经,我咀嚼着它的酸辣,品味着它的香甜,感受着它的无穷韵味。

这句话最能说明于漪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这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舞台的年轻教师需要理解、理解和行动的!

于漪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教育事业真是令人遗憾的。教师的责任如天,追求无止境。因此,教师的追求和学习应该是无穷无尽、不断探索的。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一切为了学生。

于漪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他的钦佩。

“一辈子学做教师”,需要“五心”。一是爱心。老师应该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像行尸走肉。

二是信心。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自信+实际工作=成功。如果你没有信心做事,你能谈些什么教育。

三是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四是恒心。

永远坚持你的工作,只要你坚持下去,你最终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第五是虚心。无论如何,要不断向别人学习,不要自满,这样才能永远与时俱进,永不落后。

所以,一辈子做老师,要具备这五心,缺一不可。

“一辈子学做教师”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于漪老师任教数十年,她是“育人一代师表,教改一面旗帜”,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一辈子学做教师”,“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这样的做人,确实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既感到汗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正是这种严于律己、谦逊为人的品德,成就了于老师一番光彩夺目的事业,成为师者之楷模。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6)

俞敏洪的坚定信念也体现在她2000多节公开课上,她用生命歌唱。她自己的孩子得了败血症。第二天她像往常一样去上课。她没有因为家庭私事请假或上课。是什么让于老师如此无私?

只有一个答案:爱,爱学生,爱教育,爱民族精神。她说:

"要把班级带好,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必须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不是对少数学生,而是对所有学生。"她还说;“教育事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她自己做的,她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实践过。

不仅如此,于漪老师还把这份爱变成了一份责任,从对学生的责任到对教育的责任,以及对祖国的责任!前些年有些校长沉浸在高考的分数当中不能自拔,甚者有人说要取消语文学科,说"语文有什么用?“面对如此功利的价值取向,于漪先生给予了严肃的批评。

于老师不是站在语文老师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一名中国人的立场上来考虑,她说:"不重视母语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为了对学生和国家负责,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定位为基础课程。

"她说学生有了这份热爱民族语言的感情,"就会增强国家意识,增强文化认同".从今天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可见于漪老师的远见卓识。

然而,这样一位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时保持谦虚的态度。她直到现在还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征程中的不足与遗憾,她说:"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无止境。

"于漪老师尚且做到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无名之辈呢!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教学,面对自己的课堂,面对自己的学生时,我们是否像于漪一样扪心自问:我真的尽力了吗?

想一想自己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怎么可以呢?跟着于漪的老师,“学着做一辈子的老师!"

特教老师程红兵说:“红烛的精神在她身上燃烧。“是的,于漪先生,这样的老人还在唱歌。

如今,她仍然是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策划者和积极推动者。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的年轻教师学习。

(此文写于2017年寒假)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7)

随着《岁月如歌》一页页地翻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于漪老师正一步步走入我的心灵,其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风、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学生满腔的热情在我的心中一次次掀起了涟漪,而整本书中我最受到震撼的就是朴素的四个字“胸中有书”,因为这恰恰是我过去教学工作中的困扰之处。

从事教学工作也多年了,自认为还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的,但总感觉少了一块。备课时着重研究每一课内容,但对整个初中教学体系却没有认真思考,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局面,而于漪老师认为,对语文教学必须有整体的柜架结构,要考虑中学阶段的“序”,初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高中达到怎样的目的要求,一定的年龄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含糊不得,这样思考问题的立主点高了,才能高瞻远瞩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读到这里我豁然开朗,原来过去我是缺乏对一门学科的整体把握,政治课作为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拥有健康人格,培养其高尚的情操,根据这个总的教学目标,每一阶段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不同的成长阶段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形成一个序列,循序渐进。例如,六年级侧重于在家庭和学校生活学会如何与师生、亲人相处,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七年级学会尊重生命,正确认识自己;八年级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九年级则通过国情、责任心和成才落实民族精神的教育。这些阶段目的要求,通过每年每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来实现。

其次,胸中有书不仅仅是钻研教材,更需要读些理论,读些文史哲理经典,作为教师要有拼命汲取的素质和本质,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至微量元素,只有自己知识富有,言传身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当读到于漪老师谈到诗中用词描绘色彩的多种方法时,从古诗的例举到现代钱钟书的评论,正是这种深远的文化底蕴才使于漪老师深深地粘住了学生,这也是我有时上课觉得有些知识觉得不能说透的原因所在,平时缺乏深厚积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读到这里,也真正体会到了导师王老师冒着酷暑多次到书城为我们选购好书的良苦用心了。

《岁月如歌》的扉页上写着“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与其说这是于老师对自己教育生涯的注解,不如说这是对我们教学后辈的激励。我要做的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8)

其次,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停留在讲课、讲课、辅导、考试、选拔上,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教师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必须坚持“目中有学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则。

教学、教学,“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大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大目标,为实现这个大目标服务。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犹如导演一般。总有观众在导演的胸前。目的是引导观众进入情节,调动他们的情感,扩大联想和想象,从而受到影响。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

学生是活泼的生命,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培养他们的成长、发展和成才,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善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

”教书必须教心,教心必先知心。理解不仅是理解学生,更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只有学生信任你,他们才能向你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9)

九2班张嘉玄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年之歌》,最深的感受是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母亲是强者,故事讲了师徒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阵骚乱惊起。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院子里停着一具女尸。**忙问:

“施主,请问是谁过世了。”男人回答说:“死的是我妹妹,得了缩骨病,得病的人全身的骨节都会缩小变形,痛不欲生,最后缩成一个球死掉,我妻子也得了这个病。

”第二天天一亮,师徒二人就起身了。路上,徒弟问:“**,这家的女人为什么这么脆弱?”**说:“女人是弱者。”

过了三年,师徒二人又云游到了这个小镇,正巧又路过李姓人家,看见了当时的女施主。这是什么样的女人?她全身都成了弓形,几乎看不见人形。女人说:

“大师走后,男人就扔下我们,一去无踪,我想我死了,我的孩子也必死无疑,所以我不能死,就这样,我挺过来了。”徒弟问**:“你不是说女人是弱者吗?

”**点点头:“但母亲是强者。”

的确,女人是弱者,但母亲是强者,女人是水,但母亲是海,女人是木,但母亲是林。

母亲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和最强大的人,因为她的爱包含了你们所有人。你成功了,她骄傲地笑,你失败了,她鼓励地笑。你所拥有得意切都取决于你母亲,你母亲把她生命中得意切都给了你。

还有一个故事,叫《人生画纸上的墨迹》,主要讲了一个画家呕心沥血好几年创作了一幅画,就当这幅画刚要完成时,一滴墨汁一不小心滴在了画上。画家沮丧地放下笔,把画揉成一团扔到角落里。从此,画家把自己关在房里整天唉声叹气。

一天,一位美术界前辈来到画家的家,将画取来,只涂了寥寥几笔便将那个墨点画成了一只隐隐约约飞天惊翅的鹤鸟,老画家十分激动,都说不出话来了。

其实,我们谁的人生不是一幅画呢?谁的生活纸上没有几滴我们不经意间掉下来的墨水?滴下墨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被几滴墨汁从此就彻底抹黑人生了,而有些人却仅仅对自己的墨汁修改了区区数笔,就会使自己的人生柳暗花明了。

合上书,我静静沉思,感悟颇多……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10)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

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

我认为,任何一门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就设计好的,而是在师生、学生、学生的互动中,从心与心的间隙,从思维与思考的节拍,从情感与感觉的触感中,把几个细节结合起来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在教师的课堂上,他们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享受汉语,享受各种趣味、魅力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语文教学内容就像一个港湾。教师要熟悉它,学悉它,掌握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认真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口向大海开放。在易义看来,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母语的学习和使用无处不在。加强课堂内外和校内校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一位站在讲台上的现任教师探索的必由之路。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11)

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位以学术成就、教学成果和待人处事著称的教师形象展现在我面前。她曾经是我就读的师范学校的校长。与当时相比,这位教育元老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于漪以难以想像的毅力走进语文教学的殿堂,成为掌握和控制课堂的大师。但她并不满足,在教学语言的能力上又下起了功夫。她提高认识,使教学语言具有锻炼过的生动口语,又有美严谨的书面语言,有文化内涵,教学时让学生置身语语言有美的环境中。

不仅如此,还要努力使课堂语言清晰、通俗易懂,说话节奏和谐、节奏和谐,营造课堂氛围,影响学生思想,敲响学生心弦。更值得尊敬的是她在实际行动重的努力。从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

中,于漪老师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启示难道不是我们教师的警示语吗?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较为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在教学语言常是不经锤炼的,而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语言技巧又是一个好老师所必去具备的。于漪在规范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质量方面追求完美。

她用“以死求活”的方法,用教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语言。她写下上课的每一句话,自己修改,背下来,再口语化。每天都要将上课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

每堂课心中都很踏实,丝毫无漂浮感。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自己的语言工程。我自己在教学中的这方面也时常有窘迫感,真是有些汗颜呀!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于漪老师最感人的是她对事业的真诚。因为,唯有真诚,才能通身洁白、光明。我们应该学***老师的为人之道。

于漪老师用蜡烛比拟自己,不过,她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她说,一支充满阳光的蜡烛,不仅照亮了别人,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首先树立崇高的信念。

这样才能够抵抗**,安贫乐道,在三尺讲台上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教育之道,即教育思想。于漪老师用四个字做了概括,即“教文育人”通过“教文”达到“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我的理解是,我们不能为了上课而阅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事真善美之源。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抗**、拒腐蚀,守护社会正义,守护社会道德,守护历史使命,守护教育者的尊严,为培育学生成长、**、成才作出无私的奉献,才是教师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岁月如歌》读后感范文(篇12)

--精选公文范文--------------------------《岁月如歌》读书心得体会

利用工作之余,我认真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该书写了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培养他们具备建设四化的才干,追求真理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持久的习惯和先人后己的情操。于漪老师认为,这种塑造----------------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学生灵魂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不仅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而且必须坚持“目中有学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则。“目中有学生”,看似容易,做则困难,教师在处理手中的书和台下的人——与学生的关系时常常错位,不是将人放在首位,而是将书放在第一。于漪老师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时曾说:自己初作教师时,眼睛只盯着教科书,以为钻研了教材,写好了教案,把课文讲出点名堂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后来,她逐步认识到:教学、教学,“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大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大目标,为实现这个大目标服务。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犹如导演一般。导演的胸中时时有观众,目的在于引导观众进入剧情,调动自己的感情,展开联想和想像,从而受到熏陶感染。

体会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体会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

----------------精选公文范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