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读后感系列8篇。
经过收集,栏目小编为您献上参与感读后感。通过读书拓展见闻,深化思想,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作者写的作品读完之后,自己有了感悟时。想要记录从书中所得收获可以写读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参与感读后感(篇1)
现在看这书应该不算晚吧,虽然书中有些方面还是特定时期下的具体内容,对之后的想要效仿小米的公司的一些企业只能说是拿来借鉴,但绝非生搬硬套。
前段时间,网上发布了中国的不知道前多少名的富豪排行榜,小米的创始人雷总在名列前茅,当时在刷评论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条评论:“哇,卖手机的能这么有钱啊。”显然这只能说明一些人像他一样只看到了一个方面,后面就有人反驳了,现在的小米公司可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公司啊!是啊,最近小米在申请IPO,市值估计700亿美金左右,但小米的业务可不仅仅局限于手机,说实话,小米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是一股趋势,身边的朋友都有买的,可我那时就没想着换(其实那时候还在上学,没多余的钱[偷笑]用的还是刚换的LG),毕业之后也没想着用小米的手机,选择的是苹果和华为。但是,可能你不会想到,好几年我都没有买过小米的产品,但是你能想象我买的第一个小米产品是什么吗?是电饭煲,就是那个在我看来颜值超高,见到它其他的的电饭煲都是浮云的那个产品,产品的工艺设计的确让我心动不得不下手,虽然比普通的电饭煲贵些,功能无外乎就是煮煮饭粥一类,看似没啥差别,但是放在那边就是看着舒服,接下来我又买了小米充电宝,小米的台灯。。。我这才发现,小米的布局可不小啊,有段时间,而那段时间又是AI引得我之前公司蠢蠢欲动的时候,我被安排去了解智能家居一类,从而小米智能家居链便进入了我的视线,在了解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小米的格局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手机领域了。
这本小米的内部手册,确实令人对小米的初始与发展有了深刻的了解,书中很是详细了,我只说我自己的几点理解吧:
1.团队的前期选择才是至关重要的,人员的匹配与分工决定着企业的文化,产品的理念设计和营销策略;
2.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才是王道,其他都是辅助与催化促进,创新而不因循守旧或是跟风随大流才有机会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3.营销的方法千千万万,但只有一个出发点和一个落脚点,这两个点都是用户,过程在小米这边便是企业与用户对等式的沟通与反馈。
4.我们身处一个飞快到来不及拒绝的时代,没有建设的时间,没有培育的耐心,一切投入追求即刻的回报。但是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公司能脚踏实地做产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引来崭新的社会生活习惯,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吧。
参与感读后感(篇2)
参与感,一个因为小米而火热的词,在互联网产品体系中,其实并不新鲜,例如腾讯的QQ秀、QQ空间等产品设计与运营,都渗透着参与感的因素,但这本书《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确实是第一次在实践基础上把参与感进行系统总结。
雷军在序言中写: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福的猪,那行业大势是台风,还有用户的参与也是台风。
小米把用户的参与感看成整个小米最核心的理念,通过参与感来完成产品研发,来完成产品营销和推广,来完成用户服务,吧小米打造成一个很酷的品牌,就是年轻人愿意聚在一起的品牌。这就是整个小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那就是把用户当朋友。
这本书的精华,就是作者黎万强总结的参与感三三法则。从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层面完成对参与感的构建与论证。
这段时间在组织产品经理众包的读书到写书活动,目标是邀请工作在第一线的有实战经验的产品经理完成100本书的阅读,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读书的应用总结。我选择的书目,就是这本《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参与感读后感(篇3)
创业几年,雷军雷总曾表示,“小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现在已经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创立小米公司时,雷军曾参考过两家公司——同仁堂和海底捞:向同仁堂学产品,向海底捞学口碑营销。
“我的梦想从来都不是做一家大公司,而是一家小公司,现在小米还是一家小公司,内部结构及其扁平化,把做好产品的理念贯彻到底,用户和米粉的意见完全可以帮助小米的管理。”
“我不想再做一个华为、腾讯或者联想,只想做一家小餐馆,让顾客常常说‘老雷给留个座,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01▶参与感是什么
在《参与感》一书,其实就是反复再诠释作者所理解的参与感,站在经营方的角度,就是形成一个可以让用户感知到温度的经营思维,那么什么叫参与感呢?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者通过掷骰子来获取相应的奖励,骰子点数越高奖励价值越高。
而掷骰子的方案有两种:
付出2美元的成本,可以自己掷骰子
不用支付任何成本,别人帮忙掷骰子
心理学家在不同的群体中都做了类似的实验,结果却惊人的相似:几乎有80%以上的人选择了A方案,愿意支付2美元自己掷骰子,即使两种方案的概率完全一样。
无数类似的实验结果证明:给予用户相应的控制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的满意度,而这个控制感的产生,源自于他的参与程度。
张敞画眉被寓意为婚姻的佳话,恰恰也在说明,有参与感的婚姻,可能让婚姻生活更美满,那么为什么,我觉得参与感,是一种可以让用户感知到温度的经营思维呢?
同样都是标准化的经营,KFC几乎冷冰冰的流程体验,而海底捞口碑在外的服务体验,恰巧可以说明,正因为是顶层的经营思维不一样,导致到了用户触达层面,就会是有截然不一样的感知,所以《参与感》一书,开编就在说,小米品牌快速崛起的背后是因为社会化媒体下的口碑传播,而小米口碑的核心关键词是“参与感”,其实口碑的触发,是因为人们在建立足够信任的情况下,总是乐于传播利人利己的事情,毕竟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正因为参与感一种可以让用户感知到温度的经营思维,所以他一定是以“用户”为核心,这意味着我们所销售的东西,不仅仅是满足用户的产品需求,解决用户的痛点,还要满足用户的心里需求,获得满意的体验感,而往往很多的经营者,在思维层面,仍然执着顽固地停留在满足用户产品需求的层面,而忽视心里层面的需求,从而导致在革新过程中,如同邯郸学步一样,效果差强人意。
02▶营造参与感的关键点
满意的体验感,其实就是源自用户的真正参与,而触发真正参与的关键在于营造出“仪式感”。
《小王子》中,小王子在驯养了狐狸后,狐狸对他说: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在《参与感》一书,大量描述了小米是如何营造仪式感的。小米在论坛上给予用户特权如F码,小米会员,优先参与小米公司各种大型活动,比如8·16发布会、爆米花盛典、4·6米粉节等小米重大活动,其中,VIP认证用户赠送部分免费参与活动的资格。
比如即将来临的春节,就是我们中国最具仪式感的节日,哪怕千里迢迢,哪怕历经艰辛,我们都是风雨无阻地在除夕夜,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的,正因为传承所营造的仪式感,每年都在造就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神话吗?正因为仪式感的背后,有着参与者精神层面的愿望或需求,有着参与者的身份认同感,有着参与者对内心某种事情的“确认”。
《啥是佩奇》实际上是《小猪佩奇过大年》的电影预告宣传片,讲的其实是关于一个春节团圆的故事。画面刚开始是一位乡下的老爷爷在山上给儿子打电话,信号不好,爷爷问孙子过年要什么礼物,孙子说:“佩奇”!可因为手机信号不好,孙子再说些什么,老人就听不见了。但爷爷就记住了“佩奇”二字,开始了他寻找“啥是佩奇”的故事,这部宣传片在朋友圈刷爆,在微博上也引起了王思聪转发、韩寒点赞,可以说,这是xx年第一个跨行业、跨圈层、不贩卖负面情绪的现象级刷屏,其中,亲情作为一个容易引发共鸣的话题,非常容易打穿各个地域和年龄层,也是这部宣传片能够被广泛传播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恰逢春运来临,大家在抢票、置办年货,人们回家过节的迫切情绪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其实每次的讨论、评论和转发,都是一种参与感的体现,而作为《啥是佩奇》的经营方,在产品的设计,宣传节点的把握,处处体现了对用户需求点的了解,让用户感知到其中的温度,另外,仪式感的情感共鸣,才能一同引爆出这个社会现象。
03▶参与感的思考
其实,参与感,站在经营方的角度,就是形成一个可以让用户感知到温度的经营思维,毕竟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敢于放下公司的很多常规的理念和规划,包括产品和营销高层的规划,真正让用户参与到产品当中,是非常困难,因为用户的需求很多是不可描述和不可控,但是小米却通过“小餐馆”的思维,把用户的需求进行了引导和疏导,真正让用户为小米的产品提供了非常不错的需求和指引,从某个层面来说,小米前期的50万用户等同于小米的产品经理,反而让小米的相关团队变成执行者,恰恰是经营方,自身形成一个可以让用户感知到温度的经营思维,从而促使对应岗位的负责人真正参与进去,才能吸引用户的参与,从而造就了这个辉煌。
总之,我觉得,站在经营方的角度,参与感,就是形成一个可以让用户感知到温度的经营思维,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找到能让用户感知到温度的产品和服务,营造对应的仪式感,才能让用户参与到“台风”的制作,从而才能让“猪”飞起来。
参与感读后感(篇4)
小米口碑营销——《参与感》读后感1000字:
《参与感》是2014年8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本书由雷军亲笔作序,重在揭开小米4年600亿奇迹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是:了解小米,必读本书!迄今为止关于小米最权威、最透彻、最全面的著作!
作者回顾了小米自2010年成立以来至2014年的诸多历程,将小米每一个重要节点的成功进行了总结和归因。因为作者主要负责MIUI系统和后来产品的营销,所以文中也就重点对以上几点进行了主要分享,里面有些十分具体的案例,看来也是极为有趣。对于想要了解小米在这期间成功的经验的读者来说,本书不可不读。
我主要就文中读后的几个重要理念进行分享。
首先,我们聊聊小米的关注点“口碑”,雷军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从近几年的社会发展来看的确如此,口碑的确太重要了。借助于智能手机的便利,微博、微信等等社交媒体一下子把全国近10亿体量的人群推到了移动互联网宣传的第一线受众中来,此时由于信息的便利性导致信息的碎片化、海量化,每个信息在普通受众人的脑子里停留的时间很难长久,如果不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他信息瞬间就会将原来信息覆盖、抹去。2008年的时间雷布斯能看到这个点真是厉害。
其次,我们来看看小米的“口碑武器”,即“参与感三三法则”。文中重在强调“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说白了就是让身边的人群一起融进自己产品的制作人中,把作品变成大家共同的作品,毕竟别人做的东西我们可以随便批评、对比,但是自己的东西嘛,哪有不抱有欣赏的眼光的呢,这一招真的是够绝!够牛!够套路!
在这个“参与感三三法则”里面,其中有两个点。一是小米的“三个战略”,即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二是小米的“三个战术”即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所谓的“做爆品”,就是把产品打造成目前公司能做的、自己粉丝想要的、超出市面同等级最好水平的,这些成了,产品就成为了粉丝群体见到不得不买的产品了,一下子在产品粉丝的带领下吸引了普通群众较多的注意力,瞬间成为了“爆品”。读后感·所谓的“做粉丝”,就是要真正的把粉丝提到的内容真正的重视起来,安排专门的人员下沉到最一线的产品粉丝里跟他们打成一片,跟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觉公司重视他们,与他们一起推进产品更完美,一边让他们开心如愿打造好我们共同的产品,一边把钱给赚了。
所谓的“做自媒体”,就是不再像传统公司那样花重金在电视或网站做广告,而是借用现在大众共同使用的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创意地设计些让粉丝感觉有趣、对个人有利、有些新潮的东西,这些东西一定要粉丝感觉自己也是赚的,这样公司产品的“自来水”就会不断增加,产品的宣传就如“病毒式营销”般在整个网络上传播开了,公司的口碑也就成了。
关于小米的“三个战术”,在我看来就是一找出公司和粉丝双赢的广告宣传点,二是设计好传播的有效形式,让宣传的过程有趣起来,三就是收获口碑啦。
参与感读后感(篇5)
翻开本书,就是翻开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
当小米开发产品时,数十万消费者热情地出谋划策;当小米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参与抢购,数亿销售额瞬间完成;当小米要推广产品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小米产品售出后,几千万消费者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和每周更新完善之中……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敢于尝试新的方式,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我感觉抓住商业发展是规律,80年代是靠产品,90年代是靠品牌,
00年代是靠口碑,但是后面一定是靠参与。按用户的想法来制定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制造品牌,一切围绕用户出发。对于小米手机而言,写的每一条微博、编辑的每一条微信图文、策划每一次活动、每一个产品广告、每一场产品发布会甚至每一页PPT,都是在社交网络以及其他社会化媒体传播的内容。最为重要的是,产品即营销,小米手机推出的每一款爆品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网友口碑相传的主体。对于书中所说的吸引粉丝,构建粉丝团,在社交网络上做自媒体,其实还是自建传播的渠道。在粉丝团营销模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媒介都是要购买的,无论你是做电视广告,还是报刊广告。但是,小米手机有了粉丝团以后,可以不用花一分钱,粉丝就替它口口相传做营销。这也就是为什么创业公司不要做广告,而要做自媒体营销。对于传统的广告而言,操作方式简单粗暴,只要把广告在媒介上播放出来就行了。而对于粉丝团营销,则需要在内容和渠道之间产生“化学反应”,需要调动粉丝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替你做传播。这个触发机制,其实就是“参与感”,通过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发动营销的“人民战争”,这就是三三法则的三个战术。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内容传播,最关键的不是让人觉得的东西有多好,而是让参与的用户感觉自己很受重视,激发他们参与进来,并通过种子用户的分享,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里设计的互动方式,其实就是设计的分享的“触发机制”,是粉丝团营销和社会化营销的核心所在。于传统企业而言,做品牌的顺序一般都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誉度,最后再维护忠诚度。而对于小米等互联网品牌而言,则是先做忠诚度,等通过口碑传播达到一定量级以后,再做知名度。
对于我们达利公司而言,也是一样。我们要以“专注、极致、口碑、迅速”的理念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我们自身的品牌和产品品质。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速迭代,是行动准则;而优质的口碑,则是我们发展和向往的目标和方向。我们每天都在谈品质、谈质量,但如果我们能真正的以一个用户的角度,怀着不成功则成仁的极致思维去从根本解决,那何愁用户口碑?何愁品牌效应?何愁销售渠道?其实,小米手机也会死机、也会卡顿,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小米的一切都是从客户出发,整个产品围绕客户,从来不会与市场和客户脱节,每一个用户都是产品经理,每一个工程师都是用户,他们利用极致思维、用户思维,快速的为用户量身打造了最适宜的产品。
其实每个用户都是和善的,只要我们不令他们过于失望,他们永远愿意参与我们,与我们一同进步、提高。而我们作为服装面料的生产企业,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必须邀请客户参与进来一同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客户口碑,宣扬产品品牌。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与客户手挽手,将达利的明天共同支撑起来,并努力创造出第二个小米奇迹!
参与感读后感(篇6)
翻开这本书,就是翻开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
当小米开发产品时,数十万消费者热情地出谋划策;当小米新品上线时,几分钟内,数百万消费者涌入网站参与抢购,数亿销售额瞬间完成;当小米要推广产品时,上千万消费者兴奋地奔走相告;当小米产品售出后,几千万消费者又积极地参与到产品的口碑传播和每周更新完善之中
这是中国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观。消费者和品牌从未如此相互贴近,互动从未如此广泛深入。通过互联网,消费者扮演着小米的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口碑推荐人、梦想赞助商等各种角色,他们热情饱满地参与到一个品牌发展的各个细节当中。
小米现象的背后,是互联网时代人类信息组织结构的深层巨变,是小米公司对这一巨变的敏感觉察和精确把握。
作为小米联合创始人,本书作者黎万强,真诚有趣地向我们讲述了小米公司创业几年来的内部故事,从公司创立到产品开发,从产品设计到品牌建设,从日常运营到营销推广,从服务理念到公司理念,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小细节、小故事,将外界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清晰透彻地道出其中的逻辑必然。
书中重点提到的参与感三三法则,其实就是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能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归纳为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广电,从传统的看电视到用户可参与的双向互动的用电视的历史转折时点为20xx年4月29日。历经两年半的时间,现在已有不小用户都知道广电的机顶盒可实现看高清节目、互动点播、时移回看和三屏互动!但真正使用并熟悉这些功能的比率有几多呢?我们不妨锁定目标群体,借用小米的参与感法则,将我们每次发布的新产品,新功能打造爆品,以牺牲推广期的利润,吸纳用户使用规模以吸引用户试用,以用户使用回馈做内容,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影响力,做大产品的社会认知性;而另一方面,公司更应及时把用户反映问题应用到产品功能的优化方向。这样的结合,才会最快最广的把新产品推广出去。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充分利用TV厅和电话(热线)订购服务,配合业务发展和用户参与的需要,着实完善服务功能和提升服务便捷、安全和满意度!
书中重点提到的另一个观点:口碑,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我也是很认同的。在信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人人微信,人人微博,人人网购,事物的传播、推广是扁平、快速而对等的。一个产品能否站得住脚,口碑是核心,哪怕对我们广电这种传统事业。广电现约有160万用户,这是一个多么让人羡慕的数字。但,随着互联网络的覆盖和移动产品的进一步成熟,将无可厚非地冲击着我们的广电业务。我们不能改变时代变迁的步伐,但可以调整我们前进的步幅,不被时代抛弃。我们的企业要从团队、从产品做积极的自身转变,没错,改变思维,革新技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巩固、加强品牌口碑,才能让我们的企业得以顺势而为。这次广电与创维电视合作销售创维电视机,截止11月20日,录得686台销售数据(非系统数据),成绩相当喜人。但在销售的过程中,如果能把服务细节再优化和重视一些,确保货源充足供应、提升沟通环节更扁平顺畅,那些因缴款后而电视机迟迟不能如期送货安装、产品断货而无奈调整电视型号,甚至最终放弃购买愤而退款的现象就不会发生,广电的口碑也因给用户带来购买电视享受价差的满足感和便利性而更深入民心!
参与感读后感(篇7)
《参与感》读后感2500字:
《参与感》和《从零开始做运营》两本书都在年度书单之列,原来计划是先《从零开始做运营》再读《参与感》,因为就书名本身而言,《从零开始做运营》更像理论书籍,而《参与感》更像案例分析,选这么一个顺序就是想看看,理论是不是指导了实践。但当两本书它摆在一起时,为了为年度阅读开一个好头,也许是《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的标题更吸引人——更具有阅读的趣味性与故事性,就拿起了《参与感》,加之本来生活中也用小米的产品,小米公司及创始人雷军的故事也略有所闻,故一气呵成看完。
《参与感》一书,就书的内容而言,我觉得值得三种人读:
第一,适合想参加谈资的人。
第二,适合从事或想从事宣传、营销、产品的人。
第三,团队领导或者企业领导应该看看,无论是营销技巧或者管理团队,或许有所启发。
全书内容在结构上非常清晰明了,以“参与感”为主题,分别讲了小米公司如何在产品篇、品牌篇、新媒体篇、服务篇、设计篇如何践行参与感“三三法则”的。
什么是参与感?小米创始人雷军在2008年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的核心。
口碑是一种主动式的口口相传,而到新媒体,就是点赞和转发。《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一书讲,为什么大家说“口碑”而不是“眼碑”?“碑”是视觉的,却成为一个符号活在口耳之间。人们常说品牌的“口碑”最重要,重要不是你的品牌好不好,而是你的“口碑”是什么?你的“口碑”的碑文是什么,那就是大家提起你的时候,说的那一句像刻在石头上一样,每个人说都是同一句,50年重复的都是同一句,这才叫口碑。
小米的“口碑”是什么?性价比高。这是我亲身感受到,大家提起小米产品时用得更多的一个词。以前便宜等于没价值感,小米重塑新的价值观,便宜也有价值感,甚至是超值感。
米创始人雷军讲“专注、极致、口碑、快”,其实是小米内部用“专注、极致、快”成就了小米的口碑:信价比高。
非常认同或者说也会坚守的信念有:产品为中心。公司虽然是服务行业,但如果从产品的角度去看,提供的服务就是我们的产品,而是服务做到标准化更难。
一个企业想拥有好的口碑,好产品就是口碑的发动机,是所有基础的基础。产品品质是1,品牌营销都是它身后的0,没有前者全无意义。
小米口碑“铁三角”:
服务业是也一样,你的用户是谁,你解决了用户那些痛点,你解决痛点的这些服务质量(含技术质量)是否稳定可靠,都是服务业需要深耕的。医疗行业,我觉得这方面的耕作空间非常大,现在的医疗体验太差了。想到一次外出参加培训,那位讲师就感叹说:医院外早已万丛山。我心里很为此感到惭愧,但一切都源于这个行业的太安逸了,平静的湖面练不出强悍的水手!有竞争才有整体的进步。
信用飞轮。《参与感》一书里没有提到“信用飞轮”,我是从罗胖跨年演讲借来的。在我看来,“信用飞轮”就是启动“口碑”的发动机。
做企业就是像做人一样,朋友才会真心去为你传播、维护你的口碑,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前提。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高。
现在,人们之所以讲越来越讲信用是因为数据透明,不讲信用的违约成本会变高,当然是对的,但这是出对于“规则的恐惧而信任”,这种信任可以让系统运营,却不能带来很好的体验。
元旦期间,一伙人约吃饭,本来想去海底捞的,但排队时间太长,最后就近选了一家餐厅。服务员的流程都没有问题,上菜、报菜名……但小孩正好还没有学会用成人筷子,我也知道一般餐厅不可能有练习筷,就向服务员索要叉子,服务员一脸不屑不悦地说:“没有没有没有,我们没有这些的哈。”
我真不知道,她为什么一下子要说那么多“没有”,总之感觉她工作中带着一股怨气。接下来同桌的人“神初刀”:你以为是你在海底捞呀。都说海底捞你学不会,其实是海底捞的人你学不会。口碑的本源是产品或者服务,口碑传播的本质是信任背书。信用飞轮的前掉,仍然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准确地说,超出期待的产品和服务,所谓好上加好,精益求精,追求无止境。
用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聪明,因为一句精美的广告词就购买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团队搭建,一定先招“王”。柳传志说,管理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团队的组建非常重要,小米创业的起点算是非常高了,创始人雷军本来就是互联网的老兵,而且带领金山上市,自己又是IT出身,技术、资源、经验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储备,但在早期,招人仍然是他的第一要务。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同样,招人也应该先找王。这个道理都懂,但是现实中能做到的却很少,很多团队的招聘,都是“俄罗斯套娃”,一级不如一级。
每个人都想找志同道合的团队,而且真正厉害的组织都是志同道合的组成了团队,只有志同道合的团队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做到“快、准、狠”。
看完《参与感》还有一些感动,人找到志同道合的组织,并且为之奋斗拼搏,所有苦,到最后都化了珍贵的价值。《参与感》这本书,是作者十年前对雷军的承诺,十年一起拼搏,收获一段历程,兑现一个承诺,很美好!
其实,看完《参与感》在我脑中浮出了看过的两本书:一本是华与华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一本是广告大师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拒绝高大上的假大空,只讲专注问题,解决问题,认真、负责对客户/用户好。《参与感》是2014年8月出版的,《创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是2013年11月出版的,而《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是2008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本书原本是作者大卫·奥格威(1911年-1999年)给孩子的礼物,却没想过到成为广告学的经典圭臬之作。
穿过时空的隧道,你会发现那些有效的东西,一直没变,变得只是我们失去对他们的相信与坚持。我想起了《士兵突击》里面,许三多和他哥二的对话:
许三多说,这些年我学会了两个字:我信。
他二哥说,这些年我也学会了两个字:不信。
敢于坚持,敢于尝试,敢于取舍,不管怎么样,不能原地踏步。
参与感读后感(篇8)
读书心得之《参与感》读后感1000字:
《参与感篇》
1、创业过程尤其是创业初期,核心骨干中要建立无懈可击的革命友谊,这种情感是在业务困难时候的“法宝”
2、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专注、极致、口碑、快”
3、和用户做朋友而不是“视顾客为上帝”或“让用户下跪”
4、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产品),做粉丝(用户),做自媒体(内容)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产品篇》
1、多想多问不可能的事情:“能不能建立一个10万人的互联网开发团队?”“能不能不花钱带来XX销售额?”
2、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有时候用户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所以专家的意见及和用户的深度互动是需要的
3、学会做减法:有那么多的需求,先剔除不重要的
4、实战中迭代产品的方式,可以先内部试用(内部开发销售网站卖可乐的故事)
5、活动要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6、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7、设计模式,让用户激励团队,而不是总指望公司给激励
《品牌篇》
1、设计模式,让品牌潜入大脑(认知);
2、针对于已有用户,创造一些爆点;
3、给不同层次的用户特权;
4、将用户打造为明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以提升参与的欲望
5、做品牌想名字要:中文名,容易记下来并容易传播,顶级域名可获得,商标可注册,便于国际化,对应的吉祥物出来品牌具象化。
6、剧场式发布会:产品够分量,内容够明细,气场够集中
7、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先预热,再集中爆破砸资源
8、互联网营销要快:抢首发,上头条。
9、不能忘记产品是1,营销推广是后面的0,没有1,所有都没有意义。
10、学会利用热点事件,例如10亿赌局,娱乐化营销
《新媒体篇》
1、先做服务,再做营销,营销要讲人话,别人听得懂才行,不能太专业太高大上,不能“刷屏”;
2、花精力在内容制作上和激励用户参与内容制作上;
3、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把微博当成网站来运营;--现在微博的渠道和以前的不同;
4、QQ空间是偏年轻化的,现在00后使用QQ空间的比例超过微信;
5、微信主要作为服务的平台,作为营销的会有问题——但是现在有很多的微信营销号
6、用论坛把所有用户笼络起来,创造独立的圈子
《服务篇》
1、服务部门要让每一个员工爱上产品;
2、做客服的要有产品经理的本事
3、让客户感受到服务场景就像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互相帮忙一样
4、不断提升服务的速度
5、给服务人员更好的工作环境,只要他们舒服了,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传统的服务门店基本都是外面豪华后面很乱很脏的。
《设计篇》
1、文案策划要“一剑封喉”,戳中用户痛点,用户可以快速理解(不要用那么多高大上的东西)
2、设计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不一定都得是很刻板的,可以俏皮,可以出新。
3、在这个读图的时代,如果创业,一定别忘了找一个靠谱的设计师
4、设计管理三板斧: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公司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三个的排序。
《其他》
1、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要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在关注什么--这是我所欠缺的,现在00后关注什么我都不知道了
2、产品要能慰藉人心——无印良品
3、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才能做好产品及服务
4、爆扁爽:
爆:产品策略、产品结构
扁:组织结构要梳理,扁平化,发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爽:团队的激励,管理者要和团队成员打成一片。